家园协同教育下幼儿德育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家园协同教育下幼儿德育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ID:43884282

大小:4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6

家园协同教育下幼儿德育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_第1页
家园协同教育下幼儿德育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_第2页
家园协同教育下幼儿德育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_第3页
家园协同教育下幼儿德育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_第4页
家园协同教育下幼儿德育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家园协同教育下幼儿德育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家园协同教育下幼儿德育教育的实践研究》研究方案一.课题的提出曲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和长期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独生子女增多,“421”结构成为普遍的、典型的家庭类型。因此,孩子往往成了家庭的中心,孩子在家里比较受宠,父母的娇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过分溺爱,老人和家长围着孩子转,这种情景对我们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吋在幼儿园实际的工作中,发现家长们的观念、水平、行为方式、教育理念等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在我园幼儿家长中,绝大部分是企业职工,每天早起晚归

2、;有些是干个体的,工作压力大,根本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问题;还有少数就职于一些机关事业单位。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工作环境的家长造成了我园家庭教育的参差不齐,同时出于隔代教育现象地壇多,也使得家园共育的范围不断扩大。孩子是家长心目屮的“太阳”,望子成龙、望女成风几乎成为每个家长的最大愿望。他们非常注重孩子的智力开发,但往往忽视孩子的徳育教育。我们在许多孩子身上,看到了自私、霸道、没礼貌、娇气、胆怯、不合群等一系列不良行为的萌芽,比如:很多孩子讲吃穿,自私自利,心目屮没冇他人,不懂得尊重别人,不愿意帮助别人,没有礼

3、貌,想要的东西必须买稍不顺心就大吵大闹,甚至在地上打滚,这些不良的品徳行为表现,严重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凡此种种,值得忧虑。幼儿发展的问题,是幼儿教育最根本的问题,幼儿园工作的方方面面正是围绕着这一最根本的问题而展开的。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教育的工程。这一基础包括品徳、经验知识和智力等多方面,而品徳是核心。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凡人生需要之重要行为、态度、习惯多半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这个时期培养的好,以后只要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

4、,自然会成为社会的优秀分子。”可见,早期是对幼儿进行徳育教育的关键时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成长受到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岀:“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捉高教育能力。”通过对家庭教育潜能的再认识,以及对当前幼教改革所面临的种种问题的思考,如何运用先进的幼儿教育理论指导,在实践探索中,充分挖掘家园协同的内涵文化,育人治德,通过实证性的探索研究,切实冇效的促进幼儿德育教育的发展,已成

5、为幼儿园必须直而回答的问题。我园自2004年起先后承担了省第七期教研课题《培养幼儿金三角素质的实践研究》和省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课题《圆融背景下幼儿适宜性教育发展的实践研究》等的研究任务,并于2014年申报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圆融”背景下的园本文化创新》课题,在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塑造幼儿健康人格、实施幼儿适宜性教育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这为我们进行新的课题研究奠定了良好的研究基础。本课题的研究将进一步推动我园对以往家园协同教育的实践认识进行深层次的梳理,对于冇效挖掘家长资源、协调

6、诸教育因素Z间的关系、探索幼儿徳冇教育的一些可行性教育建议及策略,促进幼儿徳育教育、幼儿园教育内涵,家长教育能力的互促共生,达成幼儿、教师及家长等诸教育主体共同成长具冇深远的现实意义。一、概念界定家园协同教育家园协同教育就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口L1当作促进幼儿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和互了解、相互配合、和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幼儿德育教育幼儿德育教育主要是指对幼儿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它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由教育者依据社会主义的道德教育的要求,培养幼儿掌握具体的浅显的道

7、德要求并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未來道德的品质的形成打下基础。幼儿德育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以卜•三个方面:一是在思想上的教育:萌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爱人民、爱父母等情感;培养幼儿关心集体并服从集体的集体意识,有初步的集体荣誉感;具有积极、乐观、勇敢、坚强的人格特征。二是在品德上的教育:教育幼儿要讲文明、懂礼貌;培养幼儿诚实守信、好学好问、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等良好品质。三是在在行为上的教育: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生活、学习、卫生习惯;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及自我保护能力;遵守社会公德及法律法规、爱护公物、

8、爱护动植物,具有基本的环保意识等。三、理论假设和依据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指导思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这为我们开展的家园协同教育下促进幼儿德育教育的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同时指出:“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