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导讲评”,首明“例什么”

实施“导讲评”,首明“例什么”

ID:43886503

大小:1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6

实施“导讲评”,首明“例什么”_第1页
实施“导讲评”,首明“例什么”_第2页
实施“导讲评”,首明“例什么”_第3页
实施“导讲评”,首明“例什么”_第4页
资源描述:

《实施“导讲评”,首明“例什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施“导讲评”,首明“例什么”——对“导讲评”教学模式的思考之二王泗镇学校袁庆海一、问题的提出《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在学生不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情况下,教师的指导、讲解就非常必要。然而,教师怎样“导”?围绕什么“讲”?课堂评价针对什么“评”?却没有明确的依据。用现代教育观念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那么教师应向什么方向“导”?怎样导?在教学评价时,应从哪些方面评价才能起到促进作用?也没有明确的依据。这些都因为一个原因:我们不太明白某一篇课文“例什么”?我们使用的教材与学科知识相对而

2、言,教材是就某知识所举的例,即“例”什么。在语文教材里,某篇课文究竟“例”的是各知识系列中的哪些知识点,其实是不明确的。比如一篇课文是就阅读知识中的某个知识点举的例,或是就写作知识中的某个知识点举的例。这是现行教材不明确的,更未组成明确的系统。这就导致教师在备课时,没有明确的确定教学重难点的客观依据,只能凭自己的经验和自己对教材的认识。综上所述,实施“导讲评”,首先应明白教材中所呈现的内容,是什么知识、方法之例。即题目所说的“明'例什么'”。只有这样教师确定教学重难点,确定怎样“导”,“讲”什么,怎样“讲”,以及课堂教学评价侧重“评”

3、什么,才有了客观的依据。二、怎样操作:(一)、明“例”之系统。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就是一个由若干例文组成的“例”之系统。但是由于在选择例文前,没有预先确定知识、思想感情等训练点之系统。因此,选文就出现了某文“例什么”不明的情况,教师当然也难以明白。在这种情况下乂怎么能有效地确泄“导”什么,“讲”什么,“评”什么呢?因此,明“例”之系统就是先明白教材将“例”的知识点、思想感情的陶冶点等各自组成的系统。如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拟订的《小学作文教学的总体安排》,就是一个较好的写作训练系统,如果将之与教材中的例文紧密地联系起来就能组成一个较好的“

4、写作教学”的“例”之系统。我认为还应当有“阅读教学”的“例”之系统,“词、句教学”的“例”之系统等。明“例”之系统是实施“导讲评”的前提。因为明白了“例”之系统,教师一看就知道某篇课文屮哪些部分,是“例”之系统中的例子,而且这个例子在系统中处于什么地位,应当如何处理,一目了然。(二)、明系统之“例”。即搞清楚某章节、某文乃训练系统之中某训练点之例,有些课文能做不同知识点的例子,应一一搞明白。现行的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教材围绕在写作时怎样强调、突出想要表达的意思或情感,举了十多个例了,就是一个很好的雏形。如果能将其进一步拓展开来,就能确泄

5、五年级语文教材作文训练的“例之系统”,再进一步拓展到其他年级,就能确定出整套教材作文训练的“例之系统”。用同样的方法也可以确定“阅读教学”的“例”之系统,“词、句教学”的“例”之系统等。现代课堂教学提倡重感悟,注重积累,这对于学生学习知识来讲是个“暗中摸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是否有效,取决于教师是否明白系统之“例”。只有教师明系统之“例”,才能对教材有所取舍。只有教师对教材有所取舍,才可以说教学有针对性,才可以说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三)、根据系统之“例”和“例”之系统确定或调整“导讲评”的重点。在明白了“例之系

6、统”和''系统之例”后,我们在设计“导学”方案、确定“讲”的重点和“课堂评价”方面就有了确定的依据。哪些“例”在训练点的系统屮属于刚学的,需要加深认识,就只能是“暗屮摸索”读中感悟;哪些“例”已比较熟悉,可以“明里探讨”(比如讨论、品味等)以期形成明确的知识……同理在不同学段对同一训练点的要求不同,“导”“讲”“评”的侧重点也应据此调整。三、操作注意:(一)、宜从总体上对“例”的使用作系统的安排,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案。防止为“例”而“例”。因为“例”之系统则一,系统之“例”乃繁。(二)、在对系统之“例”的处理上,注意

7、引导学生领悟学习方法,力求举一反三,逐步达到叶圣陶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因为我们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三)、注意不能把学科特点给“例”掉了。如有时需要整体感知或读中感悟,就不能因为强调“例”而把针对学科特点确定的好方法给"例”掉。(四)、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注重积累,防止被“例”之系统的框框给“框”住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