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

ID:43887424

大小:2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6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_第1页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_第2页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_第3页
资源描述: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放飞孩子梦想教学工作是学校的屮心工作,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屮心环节,是实施课程计划的主要形式,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我们在教学屮,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革教学方法,探讨“面向全体,主动发展,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教学成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的主渠道。一明确教学目标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明确教学目标。如果目标不明确,课堂教学就无法谈优化。因此,在制定教学口标时,我们要加强对九年义务教育初屮语文教学大纲、教材及学生的研究,做到三个熟悉:一是熟悉教学大纲,二

2、是熟悉教材,三是熟悉学生。弄清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知识和能力“训练要求”有108项,初中语文教材172课,课文中“训练点”有185个。在此基础上,要将108项“训练要求”和185个“训练点”落实到每一个学段、每一册教林每个单元、每篇文章乃至每节课中,然后分析其中的“训练要求”和“训练点”哪些是浅易、低层次的,哪些是准层次,哪些是难度较大、高层次的。最后对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进行测试,同时对学生的思想、性格、习惯等进行了解,做到胸中有数。这样有利于根据“训练要求”和“训练点”的难易和学生的

3、实际,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口标。如九年义务教育初屮语文第四册第十九课《怀疑与学问》的教学口标:二激发学习兴趣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产生于认识和需要,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也是参与学习的强大动力。兴趣的浓厚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学习能动性。因此,激发兴趣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木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语文是最不受拘束、最生动活泼而又最丰富多彩的学科。语文教学关键在于教师不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

4、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是课端激疑。上课伊始,通过教师的作用,将学生的学习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如同行已探索出的背景介绍式、故事引路式、悬念式等行Z有效的课端激趣方法,教学屮可灵活运用,同时加以改造。二是课屮持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掘和利用语言文字的内在魅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让学生保持最佳学习状态,自始自终兴趣盎然。如《变色龙》的教学,如果教师死抱课文,逐段分析,学生就会索然无味,提不起兴趣。但如果抓住一个“变”字,将奥楚蔑洛夫审案,态度前后进行对比。赫留金的手指被狗咬伤,合情

5、合理,狗却依仗人势,安然无恙。“狗帐人势,欺压百姓”的沙皇走狗奥楚蔑洛夫最后裹紧大衣扬长而去。可以说这条“哈巴狗”遇见穷人就狂吠,遇见富人就摇尾。这样就可让学生“窥一斑而全豹”。从奥楚蔑洛夫的见风使舵,媚上欺下,了解了18世纪末期社会是非颠倒,沙皇统治的反动,社会的黑暗。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会产生浓厚兴趣,为优化课堂教学创造条件。三是课尾延趣。课堂教学临近尾声,教师耍注意诱导性,意在言外,给学生留下充分思索余地,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知识的兴趣。三改进课堂教学结构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途径针对传统的课堂教

6、学结构不利于学牛素质教育及创新能力培养的弊端,我们根据“目标明确,量度适中,节奏合理,方法得当”的基本要求,吸收目标教学和尝试教学的精华,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初步探索出“目标尝试式”的教学模式。教师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口标,让学生自己独立尝试探索新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岀问题,教师适当点拨,或引导学生再探究,寻找到结论,发展智能。使课堂教学过程由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强行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向教师积极启发诱导,学生主动获取探究的过程转变,努力构建了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教师为主导,

7、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特色,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其操作步骤是:1•展标定向。即课前出示目标,使师生共同明确教学方向,避免教学的盲目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这个环节一般在导入新课(2分钟左右)后,可以釆用幻灯、小黑板等岀示,学生齐读,增强共识。明白这节课要学习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技能。时间3分钟左右。2•尝试自学。即教师根据教学口标、教材的重难点和知识耍点,设计岀导学要点(或问题),为学生尝试自学打下基础,提高单位时间的利用率。导学要点(或问题)出示后,学生即可尝试口学,通常釆用速读法,迅速找出导学

8、问题的答案。时间5——10分钟左右。3•组织讨论。即根据导学要点及自学体会,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争辩,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度。因为学生门学理解的知识不一定完全准确、全面,因此组织学生分组(一般前后桌4人为一小组)讨论,每人都耍充分发表意见,不重复地冋答出一个问题。时间5——8分钟左右。4.答疑解疑。即师生围绕教学重难点进行信息双向交流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自学讨论中尚未不能自行解决的疑难问题,进行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启迪思维,使他们对所学知识形成理性认识。一般采用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