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线检查对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价值

放射线检查对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价值

ID:43893710

大小:64.1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6

放射线检查对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价值_第1页
放射线检查对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价值_第2页
放射线检查对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价值_第3页
放射线检查对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价值_第4页
放射线检查对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价值_第5页
资源描述:

《放射线检查对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放射线检查对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价值【关键词】放射线检查;胃肠道间质瘤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2.073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可发生于各年龄段,多发于40~70岁,中位年龄58岁[1-3]o发病率男性略高于女性[4]。胃肠道间质瘤影像诊断依据于临床表现、X线造影、CT、CT增强、磁共振(MR)表现1临床资料l=l患者,女,46岁,因上腹部疼痛、黑便、腹部包块而就诊。①内镜检查:食管:下段:黏膜光滑,颜色粉红色,血管纹

2、理清晰。贲门:开闭良好,黏膜光滑,齿状线清晰。胃底:未见异常。胃体:黏膜肿胀,呈蛇皮样(活检b胃角:未见异常。胃窦:黏膜皱嬖略粗糙,黏膜色泽红白不均,以白为主(活检b幽门:圆形,黏膜光滑,开闭可。十二指肠:球部黏膜光滑,球后未见异常。镜下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窦炎,胃体肿胀性质待查。②CT表现:胃小弯侧见胃壁局限性增厚,呈不规则形,向外局限性突出,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余未见显著变化。CT诊断:胃部改变,考虑胃间质瘤。③术后病理:胃底部恶性间质瘤。大体所见:送检:10cmx7cmx5cm胃,切面见距一侧断端1cm处胃黏膜下见

3、7cmx4cm灰白色肿物,表面形成溃疡,另送11cmx7cmx7表现1临床资料l=l患者,女,46岁,因上腹部疼痛、黑便、腹部包块而就诊。①内镜检查:食管:下段:黏膜光滑,颜色粉红色,血管纹理清晰。贲门:开闭良好,黏膜光滑,齿状线清晰。胃底:未见异常。胃体:黏膜肿胀,呈蛇皮样(活检b胃角:未见异常。胃窦:黏膜皱嬖略粗糙,黏膜色泽红白不均,以白为主(活检b幽门:圆形,黏膜光滑,开闭可。十二指肠:球部黏膜光滑,球后未见异常。镜下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窦炎,胃体肿胀性质待查。②CT表现:胃小弯侧见胃壁局限性增厚,呈不规则形,向外

4、局限性突出,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余未见显著变化。CT诊断:胃部改变,考虑胃间质瘤。③术后病理:胃底部恶性间质瘤。大体所见:送检:10cmx7cmx5cm胃,切面见距一侧断端1cm处胃黏膜下见7cmx4cm灰白色肿物,表面形成溃疡,另送11cmx7cmx7cm脾,脾门表面见多个淤血;冰冻:3.5cmx3.0cm灰白色不规则组织。镜下所见:免疫组化结果:CD117(+),CD34(强+),SMA(-),S-100少量(+b病理诊断:(胃底部)恶性间质瘤,两断端未见肿瘤细胞;脾胀表面出血2讨论2.1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学表现胃

5、的解剖:胃肠道间质瘤是具有非定向分化的不同特征和生物学行为的消化道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5]2.2胃肠道间质瘤的概念1962年Stout报道“胃的奇异型平滑肌瘤”对胃的平滑肌瘤提出疑问。1969年WHO将其归为上皮样平滑肌瘤[6-8]o有研究者提出胃肠道间叶性肿瘤可以分为真正的平滑肌瘤、神经鞘瘤及间质瘤,而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种表达CD34和CD117的原始间叶细胞性肿瘤。目前普遍将胃肠道起源于间叶组织,细胞呈梭形或上皮样,CD117免疫组化阳性的肿瘤定义为胃肠道间质瘤。免疫组化分析:CD117是诊断胃肠道间质瘤最具特异性的

6、指标,源于胃肠道内一种与神经密切相关的特殊间质细胞(Cajal间□I细胞)阳性率较高,可达85%以上,它可以将真正的平滑肌瘤和神经鞘瘤分开[9-11]oCD34是一种人造血祖细胞抗原,在胃肠道间质瘤有较高的表达率2.3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学表现胃肠道间质瘤可发生于食管至肛门的整个胃肠道,也可发生于网膜、肠系膜或后腹膜。胃肠道的胃肠道间质瘤最常累及固有肌层,由于胃肠道间质瘤多累及外部肌层,故肿瘤有外向性生长趋势。肿瘤的一部分通常可向黏膜面生长,半数病例可出现黏膜溃疡。肿瘤多呈球形,也可呈分叶状,一般境界清楚,可压迫临近组织

7、,无真正的包膜。胃肠道间质瘤病理[12-14]:①恶性:发生转移,或浸润到邻近脏器;②潜在恶性:>5.5cm.肿瘤坏死、核异型性明显、细胞丰富、上皮样细胞呈巢状或腺泡状;③良性:25cm者均可见。典型CT表现:较大的起源于胃壁可见不均匀性强化的外向性肿块,小的病变可以均匀强化。平扫:肌肉密度相似或略低。增强[18]:I型静脉期强化略高于动脉期;II型多发结节状强化;山型周边强化-肿瘤实性部分强化,坏死区无强化2.7胃肠道间质瘤的鉴别诊断平滑肌原性肿瘤:罕见,向腔内生长,肿瘤细胞胞质界较清楚,免疫组化染色CD117.CD

8、34(-),DSMA弥漫性阳性。神经鞘瘤:边缘清楚,密度均匀,壁内生长,免疫组化颜色:S/00弥漫性强(+),并可出现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或(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CD117和CD34呈—致(・)口9]。胃癌:黏膜改变,局部淋巴结肿大。胃淋巴瘤:胃壁增厚明显(弥漫,节段,局部),常伴有淋巴结肿大。类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