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城市河道整治中的生态护坡结构

概述城市河道整治中的生态护坡结构

ID:43893874

大小:2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16

概述城市河道整治中的生态护坡结构_第1页
概述城市河道整治中的生态护坡结构_第2页
概述城市河道整治中的生态护坡结构_第3页
概述城市河道整治中的生态护坡结构_第4页
概述城市河道整治中的生态护坡结构_第5页
资源描述:

《概述城市河道整治中的生态护坡结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概述城市河道整治中的生态护坡结构摘要:城市河道的生态化治理是城市水利工程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文章主要以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理念为基础,结合具体事例,重点论述了橡胶坝、生态型护坡等T程措施的生态功能以及应用效果,对城市河道的生态保护与修复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关键词:生态水利;橡胶坝;生态格网石笼;湿地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工程概况汾河是山西省境内的第一大河全长716km,流域面积39471km2o太原市位于汾河干流的屮段,汾河由北向南纵贯太原市城区,2000年以前,城区段的汾河杂草从生,污水浸漫,垃圾遍布,严重影

2、响了太原市的形象和环境。为全面提升河道的防洪能力,提升城市品质,形成宜人的滨水生态环境,于1998年起开始实施汾河太原城区段治理美化工程,2000年完成了一期工程建设并开始蓄水运行,随后于2003年开始实施二期工程。工程以水面景观为核心,采取工程措施和绿化美化措施,并融入当地历史文化理念,形成城市防洪、文化生态旅游、居民休憩等多功能一体的城市滨水开放空间,成为太原市中心的一座大型生态景观公园(以下简称“汾河公园”)。汾河公园东西向宽度450〜500m,南北向总长20km。结合汾河两岸城区的总体规划布局,汾河公园的治理理念和景观设置手

3、法分为两大类,其中,上游6.5km的河道为湿地景观;下游13.5km的河道为蓄水景观。蓄水景观的河段为人工复式断面,河道中间为300m宽的主河槽,其功能为蓄水、行洪;两侧为150~200m宽的休闲绿地,为城市景观休憩空间。2主要工程措施2.1橡胶坝蓄水工程该工程橡胶坝的功能主要是为汾河公园形成人工湖,是汾河公园水利工程的核心。橡胶坝可坝顶溢流,并利用自身的体形、坝体的颜色,形成景观效果。汾河公园设有7道橡胶坝,形成7个梯级蒂水湖面(包括湿地水面)。山于橡胶坝在汾河河道的梯级开发运用,河道内常年有水,形成河道人工湖和地下水库,可对地面

4、水和地下水进行时空调节,极大地改善了周边小气候和太原市的生态环境。7道橡胶坝均采用充水式橡胶坝,坝高2.5~4.0m,坝长220〜300m。为减少对坝袋的摩损和震动影响,坝袋采用双线锚固、螺栓压板式锚固结构。根据现场条件,为满足防洪耍求,橡胶坝充排水均采用动力充排,充水水源来口自备井及城市自来水管网。2.2行洪与蓄水措施在天然河道上的景观工程,必须在满足河道安全泄洪的前提下,解决好行洪与蓄水的矛盾。为方便工程运行管理、减少干流洪水、支沟洪水和泥沙对蓄水池侵扰的机率,节约水资源,利于公园的生态环境。该工程大部分河段的主河槽采用了分槽蓄

5、水,由中隔墙分为清水渠和浑水渠。清水渠设坝蓄水,布置在东侧,宽220m,当河道來水超过两年一遇洪水时,清水渠橡胶坝低坝或塌坝运行。浑水渠布置在西侧,宽80m,可满足排泄两年一遇的洪水,减少了上游洪水和泥沙对东侧清水渠水体袭扰的机率。另外,在主河槽的东、西两岸各设置了一条排污暗涵兼做主河槽的岸墙,既可拦截边山支沟内的污水及携带漂浮物较多的初期雨水对蓄水池的污染,同时还可输移部分边山支沟的泥沙,减少治理段主河槽的清淤量。二期丁程与一期工程不同的是清水渠和浑水渠同时蓄水。在正常情况下,橡胶坝全部立坝蓄水;在汛期,根据上游河道洪水预报,浑水

6、渠橡胶坝先行低坝或塌坝运行。这样,通过对浑水渠橡胶坝的合理调度,每年至少可保证9~10个月的蓄水,可大大改善西岸的水坏境及整个汾河公园的治理美化效果。主河槽采用分槽蒂水示,蓄水池(清水渠)与小流量行洪道(浑水渠)得以完全分开,使行洪、蓄清各行其道,仅当在遭遇较大洪水时蓄水池才坍坝泄洪,最大限度地调和了行洪与蓄清的矛盾,对汾河公园的景观营造及工程运行管理意义重大。2.3湿地景观工程湿地是地球上有着多功能的、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调节气候、维系生物多样性等功能。其独特的生态功能对自然环境产生积极的影

7、响。本工程湿地景观工程位于一期工程的北侧,是上游天然河道与主城区蓄水段的过渡带,结合地形及景观要求,湿地区包括主河槽内的自然湿地区和岸边的人工湿地区。自然湿地区借助河道挖沙形成的不规则沙坑,接近深潭、浅滩湿地地貌特征,利于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在平面布置上大体维持现状主河槽的走向,由北向南逐渐由东焊摆向西,宽90〜300m,是行洪、排沙的主槽,其下游出口与一期工程的浑水渠衔接。为使洪水能平顺地导入浑水渠,在与一期工程的衔接段布置湖心岛,一方面起疏导水流、泥沙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起到点缀景观环境的作用。自然湿地利用一期工程的1橡胶坝壅水,可

8、形成6.5km的回水长度,形成130万m2的水面。人工湿地区布置在自然湿地区东岸的一、二级平台上,由7座湖相串而成,设计防洪流量200〜500m3/s,各湖Z间通过渠道相连,总蓄水面积约10万m2,湖区采用粘土防渗,连通渠道采用膨润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