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策略初探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策略初探

ID:43904479

大小:2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6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策略初探_第1页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策略初探_第2页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策略初探_第3页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策略初探_第4页
资源描述: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策略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策略初探作者:于景文章來源:转载点击数:152更新时间:2005-10-19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策略初探璟《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带来了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它积极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习过程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及经历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然而,如何理解新的教学理念,真正促使学生自觉学习,主动探究,从而提高学习实效性,作为教改前沿的教师,我仍在教学实践屮反复观察,思考,探索。一.巧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1.初始状态的情境课堂导入的设计,不再仅仅为新课的铺垫服务,它更多的关注于如何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切身体验“数学”就在身边,进而形成主动探索

2、的欲望。如我在执教“厘米的认识''一课时,首先,引导学生观察两张桌子之间的空档,提问:①能放入一张书桌吗?学生回答:竖放可以。②若要横放呢?学牛纷纷猜测:能或不能。③你是怎样确定的?④要想准确的知道有什么方法?有学生回答“搬过來试一试",大部分学生说用尺测量。我没有选择复杂的电教化手段,只选择了两张课桌,由一个实实在在的,简单的问题情境的设置,引起测量需要。用置疑的方法引入,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并渗透了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的思想,同时培养学生能够灵活的选择适当方法来解决生活屮的问题的意识。现实化的情境亦或童话故事式的导入,有利于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让学生产生好奇心,跃跃欲试,急于探索。

3、并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如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数学充满趣味。进而,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问题自己提,规律自己找,结论自己总结。尽管数学内容是抽象的,然而大都可以在生活屮找到适合小学生接受的原型。2.贯穿始终的情境创设什么样的教学情境,不同的课题,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必须结合学生实际(如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等),结合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抓住重难点精心设计。如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情感迁移能力较弱,曾有学生陷入导入环节中的一个故事情节,久久不能走岀。因此,在一年级教学屮我常常会运用贯穿始终的情境教学。例如,我在执教以“买书''为主题的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时,

4、将买书的生活情境贯穿始终:先是以老师需要“买书''来到“书店”开始导入,然后发现每种书的本数不同,学生提出了数学问题,需要计算来解决,于是引岀新课;“买书'嚅要了解价格,价格的限制引发多种选择性,这种开放性的问题促进计算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在实践应用屮,老师以“想不想了解书中故事?”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老师将藏在教具后的练习要求幻化成一个又一个神秘有趣的故事(变式练习)的形式出现,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教师的精心设计带给学生平等、宽松、民主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敏捷,形成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可见,情境化教学手段是关键而有效的途径。一.互动学习,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1.预留问题

5、的探索空间以往的教学,以个别学生发言为主,以教师评价为中心,使课堂上各个层面的学生差异性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事实证明,课堂屮的师生、生生互动能充分利用学生个体间不断碰撞的智慧火花和认知结构的差异,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的思考、讨论代替不必要的分析、讲解,集思广益,通过各种意见的交锋,促进思维灵感的产生。如在“厘米的认识"一课中的两个活动:活动一是估测老师手中的一根吸管的长度,让学生对比自己身体上的“尺",观察猜想。学生纷纷踊跃猜测。再通过实际测量,看谁估测的最接近?这样,在师生互动的同时,给予学生学法的指导。接下来就请每一位学生拿出一支铅笔或一块橡皮,测出它的长度,记在心里,请其中一位同学举起

6、自测物体让全班同学观察之后估测,看谁猜的准。学生争抢发言,意犹未尽。最后,同样的活动在小组展开。这样以竞猜的形式进行测量与估测的练习,充分挖掘生生互动的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立空间感,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活动之二是运用所学解决问题——思考怎样测量易拉罐的周长?独立思考片刻后,学生甲:用直尺转着圈儿量。老师:那你试一试,可行吗?学生乙:用软尺量?老师:好,可是老师没有软尺。学生丙:用软纸。学生丁:用纸将易拉罐裹起来,再测量纸的长度。老师:太棒了!就用这种方法,大家量一量。老师提出的问题,为学生预留了自主探索的空间,启发学生动脑思考,在生生互动,互相启发的基础上,解决了问题,发展了

7、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往往由于解法的多样性,不同的学生就有了不同的思考方向,促进了思维的发散。2.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小学数学知识的编排往往是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出新知识,或者是原有知识的引申发展。许多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和学习水平,自己去自学、去发现、去再创造。如从不进(退)位到进(退)位;从除尽到除不尽;从加法到乘法乂到除法等等。利用数学知识发展的矛盾与联系启发思考,同样能满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