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典贸易理论

1古典贸易理论

ID:43922384

大小:367.50 KB

页数:40页

时间:2019-10-16

1古典贸易理论_第1页
1古典贸易理论_第2页
1古典贸易理论_第3页
1古典贸易理论_第4页
1古典贸易理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1古典贸易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1章古典贸易理论第1节绝对优势原理第2节比较优势原理—基于劳动价值论的分析第3节比较优势与机会成本1第1节绝对优势原理在重商主义盛行的时期,(英国)亚当·斯密(AdamSmith)于1776年发表了《国富论》,其在关于分工与贸易的论述中,严厉地批判了重商主义的观点,提出了绝对优势原理:基于绝对优势的(分工与)贸易使贸易双方都能从贸易中获利。2重商主义基本思想:重商主义者以稀有金属(货币)的存量来衡量一国的财富,认为一国金银越多就越富有。早期重商主义:黄金差额论为了增加国内金银,政府采取鼓励出口、限制或者禁止进口的贸

2、易政策。晚期重商主义:贸易差额论为了增加国内金银,政府所追求的目标是国际收支顺差,即出口大于进口。评价:以金银代表财富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金银不是真正的财富。另外,它认为贸易是“零和博弈”的观点也是不正确的。3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主张实行保护主义,国家必须干预对外贸易。1.货币政策——想方设法吸收外国金银2.对外贸易垄断政策3.奖出限入政策4.保护关税政策5.发展本国航运业政策6.发展本国工业政策4一、绝对优势原理的基本观点假设:本国某种商品(C)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外国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但在另一种商品(W)的劳动生产

3、率却低于外国。即本国在商品(C)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而在商品(W)的生产上具有绝对劣势;外国则相反。如果两国各自专门生产本国的绝对优势产品,并用其中一部分去交换本国的绝对劣势商品,那么双方均能从中获利。此时两国的贸易是基于绝对优势。5二、绝对优势原理的举例分析(1)美国的绝对优势产品—小麦W,∵6W>1W中国的绝对优势产品—布C,∵5C>4C结论:两国存在贸易的基础。(2)贸易模式:美国专门生产并出口小麦,进口布。中国专门生产并出口布,进口小麦。美中小麦W(单位/人·劳动小时)61布匹C(单位/人·劳动小时)456

4、(3)贸易所得:设国际交换价格为1W=1C结论:分工后,世界小麦和布的总消费(生产)分别增加5、1单位,其中:美国增加了布和小麦消费各1单位,中国消费增加了4单位的小麦。产量/2人·小时消费(2人)生产=消费分工前美中美中世界总消费小麦61617布45459分工后小麦1207512布01055107案例分析众所周知,中国的纺织品、服装、玩具等产品具有非常强的出口竞争力,大量出口此类产品到欧美地区。我国此类产品的出口完全是基于绝对优势吗?8第2节比较优势原理思考美中小麦W(单位/人·劳动小时)61布匹C(单位/人·劳动

5、小时)449绝对优势原理分析了两国各有自己优势产品的情形,而当出现一国的两种产品都具备绝对优势(另一国的两种产品都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形下,比较优势原理就不能指导各国进行分工与贸易。10比较优势原理的代表人物(英国)大卫·李嘉图(DavidRicardo)发展了绝对优势原理,提出了比较优势原理:基于比较优势的(分工与)贸易使贸易双方都能从贸易中获利。11一、比较优势原理的假设二、比较优势原理的基本观点三、比较优势原理的举例分析四、国际交换价格与贸易利益12一、比较优势原理的假设两个国家,两种产品。自由贸易。生产只投入劳

6、动力,且劳动同质。劳动力国内自由流动,国家之间不流动。机会成本不变。无技术进步。无交易成本。13二、比较优势原理的基本观点假设:一国相对于另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处于绝对优势,另一国则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均处于绝对劣势。如果两国各自专门生产本国绝对优势大(或绝对劣势小)的产品,并用其中一部分去交换本国绝对优势小(或绝对劣势大)的商品,那么双方均能从中获利。即“两利取其重,两弊取其轻”,此时两国的贸易是基于比较优势。14比较优势的含义设:A国和B国分别生产两种商品x和y。Ax,Bx—分别表示A,B两国在商品x上的劳动生产

7、率。Ay,By—分别表示A,B两国在商品y上的劳动生产率。如果Ax>Bx,A国在商品x上具绝对优势。如果Ay<By,B国在商品y上具绝对优势。如果Ax/Ay>Bx/By,A国在商品x上具有比较优势。如果Ay/Ax<By/Bx,B国在商品y上具有比较优势。15三、比较优势原理的举例分析(1)美国的比较优势产品-小麦W,∵6W/4C>1W/4C中国的比较优势产品-布C,∵4C/1W>4C/6W结论:两国存在贸易的基础。(2)贸易模式:美国专门生产并出口小麦,进口布。中国专门生产并出口布,进口小麦。美中小麦W(单位/人·劳

8、动小时)61布匹C(单位/人·劳动小时)4416(3)贸易所得:设国际交换价格为1W=1C1.两国各自获得多少贸易利益?2.贸易利益从何而来?3.交换价格如何确定?产量/2人·小时消费(2人)分工前美中美中世界总消费小麦61617布44448分工后小麦1208412布0844817国际交换价格的临界值(1):交换价格为3W=2C贸易没有改变美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