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指”教学设计

“非指”教学设计

ID:43922817

大小:620.50 KB

页数:64页

时间:2019-10-16

“非指”教学设计_第1页
“非指”教学设计_第2页
“非指”教学设计_第3页
“非指”教学设计_第4页
“非指”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非指”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非指示性”设计教浙江师范大学郑逸农学第一章“非指示性”语文教学设计基本内涵第一节“非指示性”语文教育要点概述第二节“非指示性”语文教学设计基本特征第三节“非指示性”语文教学设计基本环节第一节“非指示性”语文教育要点概述一、名称由来“非指示性”语文教学改革的名称提出于2000年,以本人发表在上海《语文学习》2000年第7期上的《“非指示性”语文教学模式初探》一文为标志。它是对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指示性”教学的反拨乃至颠覆,又是对西方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的反拨和调整。在对两者名称的反拨性撮合中,取出一个新的

2、名称:“非指示性”。二、基本内涵作为教育理念,其核心命题是“把人当作人”。即把学生当做平等的、独立的、能自主判断、自主成长的人。在师生作用的定位上,既不以教师为中心,也不以学生为中心,而是取其中点,从教师中心、学生中心走向师生对话,教师和学生都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教师的作用是引导而不是指示,学生的作用是自主学习实践而不是被动听从指示。在学生成长的定位上,不是教师指示下的被动成长,而是教师引导下的自主成长。在教师和学生的交互作用中,学生自主和自由地走向成长。在此理念的观照下,“非指示性”教学实践的基本原则是“三尊重

3、”:第一,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权,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不让少数“明星学生”霸占课堂,不使大部分学生成为旁观者和陪读生;第二,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差异,让学生在自己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展开学习,尽可能不搞大一统、一刀切。第三,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间,教师少说,学生多学。“非指示性”教学实践的基本做法是“先生后师”:先由学生主动地、独立地学习,有了学习心得和基本体验后教师才教,以教促学。教师不在学生自主学习前就做现成的讲解和灌输,不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同时,教师的教不是指示,而是引导。引导具

4、体体现为:在学生自主学习前,教师是一个主动的说明者;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是一个有效的组织者;在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是一个及时的促进者。不管是说明者、组织者,还是促进者,其实质都是引导者。“非指示性”教学形式以“二不”、“四自”为基本标志。“二不”是不指示学习目标,不指示问题答案。前者强调学习目标的自主性和差异性,后者强调问题答案的自主性和理解多元性。两者意在引导学生根据文本特点和自身特点,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目标,自主探究问题答案。“四自”是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

5、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让学生自主生成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自主生成语文素养,自主走向精神成长。第二节“非指示性”语文教学设计基本特征“非指示性”教学设计,是指根据“非指示性”教育理念中把人当作人、让学生自主成长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科特点、教材特点,在教学前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进行预先规划。基本特征:在学生观上,把学生当做平等的人。在成长观上,让学生自主自由成长。在学习观上,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方法观上,运用归纳法展开教学。在学科观上,遵循语文学科的特点。第三节“非指示性”语文教学设计基本

6、环节第一类: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学生自主感受课文学生自主感知课文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主题学生自主研究学习学生自主交流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学生自主探究答案学生自主总结和反思第二类:教师积极引导的环节在学生自主学习前,教师的引导表现为主动说明。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的引导表现为有效组织。在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的引导表现为及时促进。第三类:相互交流对话的环节从纵向的空间序列来看,交流对话的环节紧跟在每个自主学习环节之后。从横向的时间序列来看,交流对话先在同伴之间进行,后在师生之间进行。第二章“非指示性”教学设计理性阐述第一节“非指

7、示性”语文教学设计的实施前提第二节“非指示性”语文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第三节“非指示性”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第四节“非指示性”语文教学设计的评价标准第一节“非指示性”语文教学设计的实施前提一、在语文学科特点上,有两个新的认识与定位1.语文不再是一门纯粹的知识性学科,而以学生的实践为主。2.语文不再是一门科学性的学科,而具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二、在教育观念上,人本、人性、人权等新观念开始回归1.对人的发展观重新认识与定位。2.对传统的师生关系及课堂教学重新认识与定位。3.对教师创造教育观重新认识与定位。三、从社会文化

8、的发展来说,人类正处在需要相互学习的特定历史文化时期四、从心理学的发展来说,已经进入了人本主义阶段第二节“非指示性”语文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一、“非指示性”语文教育以人本主义为总的理论基础二、“不指示学习目标”,以建构主义理论、后现代课程理论等为主要理论基础三、“不指示问题答案”,以对话理论、团体动力学理论、尝试错误理论、多元解读理论等为主要理论基础第三节“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