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D:43923491

大小:120.42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10-1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国际部和校本部共同作答】1.先秦时期,古代中国的农耕方式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转变。那么,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石器锄耕B.刀耕火种C.铁犁牛耕D.机械化耕种【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耕作方式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得知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铁犁牛耕。其它是错误的。所以选C。2.据史书记载,“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

2、是指唐代发明的A.B.C.D.【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可知,说明它是一种犁地的工具,而且该工具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入土”的深浅,还出现在“江东”。综上并结合所学可知,该犁地工具是曲辕犁。故答案为C项。A项,根据所学可知,耧车是开沟、播种工具,排除;BD项,根据所学可知,翻车、筒车是灌溉工具,排除。【点睛】图片材料性选择题解题技法:要分清图片在解题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合理利用图片,并注意题干中对图片解释的文字。充分利用一切信息之后,再得出结论。3.《史记·河渠书》载:“蜀守冰凿离碓(

3、堆),避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浸,百姓享其利。”该材料记载的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坎儿井【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依据材料“蜀守冰凿”可知,该水利工程是都江堰。故答案为A项。BCD项,根据所学可知,郑国渠是位于关中地区的水利工程,灵渠是处于广西和湖南地区,坎儿井也称井渠,主要是新疆地区,与材料中“蜀守”、“成都”不符,排除。4.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原始农业

4、向传统农业转型的重要时期。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①②中最可能填写的是A.铁犁牛耕家庭农业B.采集经济封建农业C.集体劳作自然经济D.集体劳作铁犁牛耕【答案】D【解析】【详解】商周时期实行土地国有制,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奴隶和庶民在贵族土地上集体耕作,故①处应填集体劳作。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出现了小农经济,故②处应填铁犁牛耕。故答案为D项。AB项,综上分析可知,①处应填集体劳作,②处应填铁犁牛耕,排除;C项,综上分析可知,②处应填铁犁牛耕而不是自然经

5、济,排除。【点睛】小农经济的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全体国民所有B.战国时代的改革确立了土地私有制C.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D.均田制所体现的是一种土地国有,自唐代开始实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A项井田制,土地名义上归国家所有,实际上归国王所有;C项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土地

6、私有制的主要形式;D项均田制所体现的是一种土地国有制,自北魏开始实行。故选B项。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贫者无立锥之地6.明末思想家顾炎武在《吴中纪事》中指出:“富民有田而贫者多佃之,秋收之后,所得各居其半。”这反映了当时农村经济中的哪一经营方式A.村社式经营B.田庄式经营C.自耕农式经营D.租佃式经营【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贫者多佃之”“所得各居其半”可看出,它是由地主提供土地及不同数额的经营资金和管理、由佃户提供劳动及不同数额的资金和管理的形式,这是一种租佃式的经营方式。故答案为D项。A项,该项明显错误,不是中

7、国古代主流的经营方式,排除;B项,田庄式经营是指古代的大地主用自己的土地组建的田庄,在里面让农民进行耕种,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自耕农经营是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耕作,不符合题意,排除。7.汉代董仲舒、王莽等人对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的土地变革极为不满;宋代王安石、朱熹等人主张“复古井田制,田尽归官”;近代孙中山曾多次给予井田制高度的评价。这些主张的共同目的是A.保护田庄经济B.发展商品经济C.维护封建统治D.限制土地兼并【答案】D【解析】在井田制之下每家农民必须先耕种公田,然后才可以耕种自家私田。由于每家拥有同等数量的私田,所以过着没有贫富分化的生活,也可以限

8、制土地兼并,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