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斌教授治疗脾胃相关疾病临床经验

刘凤斌教授治疗脾胃相关疾病临床经验

ID:43934553

大小:2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7

刘凤斌教授治疗脾胃相关疾病临床经验_第1页
刘凤斌教授治疗脾胃相关疾病临床经验_第2页
刘凤斌教授治疗脾胃相关疾病临床经验_第3页
刘凤斌教授治疗脾胃相关疾病临床经验_第4页
刘凤斌教授治疗脾胃相关疾病临床经验_第5页
资源描述:

《刘凤斌教授治疗脾胃相关疾病临床经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刘凤斌教授治疗脾胃相关疾病临床经验【摘要】五脏相关,一是强调脏腑内部、脏腑之间存在多维联系,构成有机整体,不可机械分割;二是强调人体自身、社会环境、自然气候Z间也存在相关性,即天-地-人相关。然笔者认为五脏相关不仅体现在诊断,还能体现在治疗,即处方之中也可渗透五脏相关的治则。笔者以中医脾胃系中重症肌无力和慢性胃炎这两种常见疾病为例,结合“五脏相关”学说探讨刘风斌教授对其病机的认识以及处方治疗的特色。【关键词】五脏相关;重症肌无力;慢性胃炎【中图分类号】R25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20-0024-02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创造性地提出“五脏相关”学说,

2、他指出,在生理情况下,木脏腑系统内部、脏腑系统之间、脏腑系统与人体人系统之间,脏腑系统与自然界、社会Z间,存在横向、纵向和交叉的多维联系,在病理情况下,五脏系统又相互影响[1]。笔者有幸跟随邓老的弟子刘凤斌教授出诊,发现刘老师运用“五脏相关”学说对各种常见脾胃疾病进行处方用药都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笔者以重症肌无力和慢性胃炎这两种脾胃科中较常见的疾病为例,分析“五脏相关”学说是如何阐述疾病以及其是如何应用在临床治疗上。1“五脏相关”学说在重症肌无力诊治中的运用1.1病机的认识重症肌无力在中医病名主要属于“痿证”范畴[2](在T型重症肌无力中可归为“脸废”范畴),邓老[3]认为重症肌无力之病机

3、为脾胃亏虚,故治则以补肾健脾为法,处方以补中益气汤为底方。因脾为后天之本,能运化水谷精微,散精以灌溉四周,以充实五脏,如《素问?经脉别论》中言“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且脾主四肢肌肉,故脾胃亏虚,中土贫瘠,阳明气血不旺,则不能充实四肢,以致四肢萎靡;肾为先天之本,肾精亏虚则是先天禀赋不足,加上后夭失养,并而四肢无力,痿证乃生;其次,肝脾相关,脾虚化源不足,不能化生气血,导致肝血不足;再者,肝肾相关,乙癸相关,肾精不足,无以滋养肝阴,则肝血不足。《内经》言“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肝肾阴血不足则筋脉失荣,故加重重症肌无力的症状。此外,肝气在东方主升,肺气在西方主降

4、,重症肌无力肌肉之不举与大气之不提相关,故欲使筋肉升举,必须升清阳,降浊阴。心为君主之官,统领五脏六腑十二官也,如《内经》冇言“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故宁心安神也是必不可少,山此可见重症肌无力Z病虽首责Z于脾肾,但也与心肝肺息息相关。1.2立法处方邓老在治则上以补肾健脾为提纲,不废升清阳降阴浊之法,佐以宁心安神之药。在补肾方面,刘老师会给每位重症肌无力患者拟定处方后,再附上一个“紫河车加西洋参另炖”的医嘱,紫河车一般用量在10〜15g,西洋参一般在5〜10g,寓益气健脾、强肾益精Z意。刘老师运用邓老的经验,拟方

5、以补中益气汤为基础,常以大剂量的黄罠配以五爪龙,一般黄茂的用量是五爪龙的两倍,五爪龙的用量一般在30〜60g,甚者用至90~120g,而黄罠最多用至90g,黄英性燥,五爪龙偏润,二者配伍,一阴一阳,互相制约增强补气之作用。除了这两味君药外,还以白术、党参、牛大力和千斤拔为臣,以柴胡和升麻各10g在其屮起升阳举陷的作用,以山药起降浊的功效(柴胡、升麻用量不能大于10g),再佐以鸡血藤30g和首乌藤30g,因鸡血藤行血补血,舒筋活络以治血虚不润Z肢体麻木痿痹,首乌藤养心安神,驱风通络。若患者内热偏重时,加玄参以滋阴清热。若患者睡眠欠佳时,加柏子仁、麦冬以滋养心阴。当肝血不足时,在垂用当归的同

6、时,加桑甚了、制首乌等以加强滋养肝血。当肾虚症状明显时,加紫河车、狗脊、川断、金樱子、菟丝子等补肾阴之药。重症肌无力患者也常见大便次数较多,可酌情加入肉豆蔻以助温脾固肠止泻。刘老师特别强调,邓老认为重症肌无力的基本病机是脾胃虚损,脾肾不足。应特别注意的是,脾胃虚损、脾肾不足是长期病变的结果,在治疗时,不可急于求成,不可过用补阳之甜,补肾应以滋补肾阴为主,而且治疗的周期宜长,要平淡中出奇效,不可过用刚烈温阳之品,徒伤其阴,加重病情。综上所述,刘老师治疗重症肌无力以邓老的“五脏相关”理论为辨证依据,更以“五脏相关”确立治疗大法而灵活应用夯物,取得良好效果。2“五脏相关”学说在慢性胃炎诊治中的

7、运用2.1病机的认识在脾胃门诊屮常见的疾病以慢性胃炎为多,其在中医病名分类中可归纳为胃痞病或胃皖痛。素有慢性胃炎的患者,犬抵有脾胃虚弱Z内因,缘于“正气内存,邪不可干”,若脾胃功能强健,则不易患病。为此,治疗的重心当放在顾护脾胃上。同时,脾胃与肝胆同屈中焦,生理上相互促进,病理上也会相互影响。其次,脾胃居五脏之中央,为升降之枢纽,五脏之中轴,其健运斡旋之功与四方之肝、心、肺、肾密切相关。故脾胃病患者可见反酸、暧气、打嗝等肺胃气逆之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