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环境状况调研,工作指南设计汇总情况

地下水环境状况调研,工作指南设计汇总情况

ID:43939952

大小:1.74 MB

页数:158页

时间:2019-10-17

地下水环境状况调研,工作指南设计汇总情况_第1页
地下水环境状况调研,工作指南设计汇总情况_第2页
地下水环境状况调研,工作指南设计汇总情况_第3页
地下水环境状况调研,工作指南设计汇总情况_第4页
地下水环境状况调研,工作指南设计汇总情况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下水环境状况调研,工作指南设计汇总情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标准文案附件1: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价工作指南(征求意见稿)2014年3月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目次第一章总则11.1编制目的11.2适用范围11.3编制依据11.4术语与定义21.5指导原则31.6组织编制单位3第二章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价42.1建立清单42.2确定重点调查对象52.3第一阶段地下水环境调查102.4第二阶段地下水环境调查初步采样方案112.5第二阶段地下水环境调查详细采样方案172.6第三阶段地下水环境调查192.7地下水质量评价和污染现状评价202.8地下水污染问题和成因分析22第三章质量控制233.1总体要

2、求233.2地下水环境监测井建设质量保证233.3样品采集质量控制253.4实验室样品测试质量控制283.5质量控制资质管理31第四章数据库和信息平台建设334.1建立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价数据库334.2建立数据采集与评估系统334.3编制成果图件334.4构建信息平台34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附录A(规范性附录)清单表格35附录B(规范性附录)基础信息表格57附录C(规范性附录)地下水测定指标119附录D(规范性附录)土壤测定指标132附录F(规范性附录)水文地质分区代码表136附录E(规范性附录)地下水监测分析方法138附录F(规

3、范性附录)地下水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指标——测定值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允许差147附录G(规范性附录)矿山代码表151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价工作指南(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1.1编制目的为贯彻落实《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关于开展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的通知》,推进我国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增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及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文件,编制《地下水

4、环境状况调查评价工作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南”)。1.2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源地、典型污染源周边的地下水环境调查评价,可供其他污染源地下水环境调查评价参考。1.3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关于开展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的通知》《关于保障工业企业场地再开发利用环境安全的通知》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16889

5、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HJ/T166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25.1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25.2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当上述标准和文件被修订时,使用其最新版本。1.4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地下水: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含水层:是指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隔水层:是不能透过与给出水,或者透过与给出的水量微不足道的岩层。包气带/非饱和带:地表与潜水面之间的地带。潜水:饱水带

6、中第一个具有自由水面的含水层中的水。承压水: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补给区:含水层出露或接近地表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等入渗补给的地区。径流区:含水层的地下水从补给区至排泄区的流经范围。排泄区:含水层的地下水向地表排泄的范围。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水文地质单元:具有统一补给边界和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的地下水系统。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埋藏、分布、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水质和水量及其形成地质条件等的总称。地下水污染:人类活动影响下,地下水质变化朝着恶化方向发展的现象。关注区域:污染场地中当前存在污染或潜在发生污染,在调查过程中需

7、重点关注的区域。1.5指导原则(1)针对性原则:针对污染源的特征和潜在污染物特性,进行污染物浓度和空间分布调查,为污染源的地下水环境管理提供依据。(2)规范性原则:采用程序化和系统化的方式规范污染源地下水环境调查过程,保证调查过程的科学性和客观性。(3)可操作性原则:综合考虑调查方法、时间和经费等因素,结合当前科技发展和专业技术水平,使调查过程切实可行,可满足确定污染程度、范围和开展风险评估和治理修复调查。1.6组织编制单位本指南由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组织,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境保护部南京所、

8、环境保护部华南所、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等单位起草编制。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第二章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价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价工作分为建立清单、确定重点调查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