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解题技巧与应试策略系列23

化学:解题技巧与应试策略系列23

ID:43946246

大小:332.2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0-17

化学:解题技巧与应试策略系列23_第1页
化学:解题技巧与应试策略系列23_第2页
化学:解题技巧与应试策略系列23_第3页
化学:解题技巧与应试策略系列23_第4页
化学:解题技巧与应试策略系列23_第5页
资源描述:

《化学:解题技巧与应试策略系列2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化学:解题技巧与应试策略系列23策略23物质检验、鉴别、验证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金点子:物质的检验、鉴别与验证,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1.物质的检验:要求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中检验出其小的某一•种或儿种物质。常通过该物质的特殊性质予以确定。2.物质的鉴别: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合,通过实验予以区别、区分。常通过各种不同物质与某一种物质反应的不同现象予以区别。3.物质的验证: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纟fl合,通过实验予以确证,并能回答是还是否。对众多物质的组合,还要考虑验证的先后顺序。经典题:例题1:(1996年上海高考)下列各组溶液,只要川试管和胶头滴

2、管,不用任何试剂就可以鉴别的是()A.KOH和Ah(SO1)3B.稀H>SOi和NaHC0:

3、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方法:利用两种物质的性质不同进行鉴别检验。捷径:HC1O具冇漂白性,而CL无漂白性。选项A、B在干燥环境下,CL并不能转变为HC1O,因无漂白性,无法与HC1气体区别;C中气体通入AgNOa溶液,都产生白色沉淀,因为C12与比0反应也产生Cl_;D中C12与KT反应产生12,12遇淀粉变蓝,氯化氢与其不发生反应。故选Do总结:C广和单质CL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因而具有不同的性质。利用它们之间不同的性质才是鉴别它们的方法。如C12冇氧化性,C1—无氧化性,潮湿C12具冇漂白性,而C厂无漂白性等。例题3:(1993年全国高考)向某溶液中加入过量盐

4、酸牛成白色沉淀;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使溶液呈碱性),又有白色沉淀生成;再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又生成片色沉淀•原溶液屮含有的离了可能是()A.AgCu"Ba2B.AgBa'、A1‘C.AgAl3Ca2+D.Al3Mg2K方法:从物质间的反应规律及其现象求解。捷径:依题意,某溶液依次能跟盐酸、氨水、NMOs反应都牛成口色沉淀,町推知溶液屮应有Ag'、Al3B屮或C屮。因A项屮加入过量的氨水使溶液呈碱性,无白色沉淀生成,可排除Ao而D项小加入过量盐酸也无口色沉淀生成,可排除D。仅有BC项符合,故选BC。总结: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盐

5、酸产生白色沉淀或浑浊常见的阳离子有Ag;阴离子有SiO/-等,在S2O厂中加入川有浅黄色浑浊。(若加少量盐酸,A10厂、ZnO22~均出现白色沉淀。)加入过虽氨水冇白色沉淀出现的常见阳离了冇Al3Mg二加入CO32-;ll现白色沉淀的常见阳离子有Bf、Ca2Mg2Al3Zf等。例题4:(1992年三南高考)不用其它试剂,限用化学方法区别下列两组内的四瓶溶液()①NaOH、NaCEAgNCh、NH3・出0②NaCl、IgCl2、A12(SO)3、NHtClA.只有①组可以B.只有②组可以C.两组均可以D.两组均不可以方法:将选项小的物质通过互滴后分组

6、,再对组内物质通过鉴別出来的物质进行鉴別。捷径:将①组内四种溶液取少量互滴,其它三种溶液滴入该溶液中能产生沉淀者为AgNO”再将AgNO3滴入剩卜•的三种溶液(取少量进行实验)屮,立即产牛口色沉淀者为NaCl;产生土黄色沉淀者为NaOH;无现象,反滴后开始有土黄色沉淀,后沉淀消失者为阳3・比0。而②选项互滴无现象,不能区别。故选A。总结:不用其它试剂,又婆用化学方法区别,在这种题设条件下,部分考生显得束手无策。如能理解组内物质相混合,便能正确获解。例题5:(2000年苏、浙、吉高考理科综合)提纯含有少量硝酸倾杂质的硝酸钾溶液,可以使用的方法为()A.加入过量

7、碳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B.加入过量硫酸钾溶液,过滤,C.加入过量硫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屮补加适量硝酸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D.加入过量碳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屮补加适量硝酸方法:杂质离了仅为以此从方而考虑杂质的去除。捷径:如果加入钠盐,溶液屮将增加了Na这种杂质,显然选项A、C不符合题意。选项B加入过最的SO/,虽除去了杂质B『,但又引入朵质SO』。选项D加入过量C(V除左杂质过量的CO厂乂与HNO,反应,牛成C02而放出。达到提纯的目的。故选D。总结:除去溶液中原有的杂质,耍注意不能引入新的杂质。例题6:(1

8、992年三南高考)(1)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