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宜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

加快推进宜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

ID:43946807

大小:3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17

加快推进宜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_第1页
加快推进宜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_第2页
加快推进宜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_第3页
加快推进宜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_第4页
加快推进宜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加快推进宜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加快推进宜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摘要】“十一五”期间,宜昌加快省域副屮心城市建设,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本文就宜昌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本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快推进宜昌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关键词】宜昌城乡一体化城镇综合承载力当前,宜昌市正加快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在城市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其将城市与农村,市民与农民,工业与农业统筹谋划,综合研究,形成整体的发展思路和对策措施,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对于实现市域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宜昌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本现状1、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十一五”期间

2、,宜昌城镇化率山41%提高到48%,年均提高1.4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及推进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能力明显提高,五年转移农村人口近30万人,全市城镇人口达到200万人,2010年市域人口变为净流入。2、城镇体系不断优化初步形成了以宜昌主城区为龙头,县(市)城和中心镇为支点,沿江城镇为纽带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主城区加快做大做强,常住人口由74万增加到123万,步入特大城市行列;宜都、当阳、枝江3个小城市发展加快,外出人口呈现回流趋势;远安等5个县城和枝城等60个建制镇综合功能进一步提高,农村新社区和中心村建设加快。3、城镇综合承载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宜昌主城区建

3、成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年均增长5平方公里,人均道路面积等主要城建指标超过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在全省率先进入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行列,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城市第73位。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秣归、兴山新县城和宜都市相继荣获中国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和国家级园林城市(县城),安福寺镇等6个镇跻身全国重点镇行列,枝城等9个镇成为全省重点镇,夷陵区龙泉镇等10个镇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镇,涌现出了龙泉等一批特色鲜明的明星镇,问安关庙山村等一批环境优美的中心村o二、宜昌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1、城镇化总体发展水平不高按照世界经验,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城镇化率

4、会超过50%,达到55%左右。2010年,我国人均GDP超过4500美元,城镇化率为50%;宜昌市人均GDP接近6000美元,而城镇化率仅为48%,可见宜昌的城镇化落后于平均经济发展水平。2、城镇结构规模不够协调现在宜昌主城区常住人口虽然达到123万人,但低于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平均规模(2008年为130万人),与省域副中心的定位要求差距巨大(2015年主城区建成区面积要达到20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200万人)。主城区规模较小,制约了集聚效应和经济效益的充分发挥,导致对资木、人口等耍素的吸引有限,对宜荆荆及鄂西南地域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有限,与“宜荆荆”中心城市、鄂西南核心增

5、长极的定位要求差距较大。3、制约城乡一体化加快推进的各类因素客观存在一方面,宜昌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对建设用地、资金等核心要素的需求急剧扩大。与此同时,核心要素的供给量总体偏紧、使用成本急剧增加,导致城镇化推进难度不断加大。另一方面,现行体制机制制约了城镇化加快推进。一是城镇市场化运作水平较低,城镇建设投融资渠道受限;二是政策保障机制不够完善,土地管理、人口管理、社会保障等制度建设滞后,制约了农村人口向城镇加快转移;三是乡镇一级建设管理机构缺失,村镇建设管理乏力。三、加快推进宜昌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1、明确指导思想和总体日标(1)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

6、观,把加快推进城乡•体化发展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新型工业化、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耍举措。实施“强工兴城、城乡互动”战略,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城镇扩容提质为重点,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优化城镇结构和空间布局,增强城镇综合实力和承载力,促进城乡互动共进,推动宜昌跨越式发展。(2)总体目标。城镇化水平全面提升,到2015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4%以上;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的能力显著增强,五年共新增35万以上的农村人口转移进入城镇;城镇布局进一步优化,“一主一带两圈五级”的城镇体系基木构建;城镇服务功能更加完善,主要城建指标超过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城乡体制障碍逐步消

7、除,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基木健全。2、聚集产业,增强城镇经济实力(1)做大做强产业园区。坚持以新型工业化支撑新型城镇化、以产业集聚带动农村人口转移的发展思路,发挥沿江综合优势,做大做强产业园区。以长江为轴线,以开发区园区为载体,深入推进沿江突破、跨江发展,推进产业布局向沿江集中、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集屮,打造要素集聚、特色突出、布局合理的沿江百里经济走廊。以宜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龙头,统筹推进“一区六园”建设,打造宜昌高新区深圳工业园、白洋工业园、生物产业园、磁电子高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