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兴趣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兴趣

ID:43954643

大小:2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7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兴趣_第1页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兴趣_第2页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兴趣_第3页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兴趣_第4页
资源描述: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兴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兴趣在新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必须从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中摆脱出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与生成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就有必要通过合理的教学手段,构建灵活而规范的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为此,我在实验教学中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教师首先向学生呈现“NH3能否除去Cu中混有的CuO”这一问题,引起学生困惑,产生探究欲望,同时提供给学生已前学习过的H2和CO还原CuO的实验所需仪器等,以及制备NH3的药品等其他无机药品。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该问题分析,从NH3中氮元素化合价、氧化

2、还原反应原理以及H2(或CO)还原CuO的实验三方面引导。二、组织探究小组,讨论实验方案在教师组织下,分成若干小组,学生开始讨论和探索,学生根据氧化还原原理和NH3中氨元素化合价为负三价,并通过对H2(或CO)还原CuO实验的类比和想象,能够初步假设氨气具有还原性,并明确该实验问题是用NH3将CuO还原为Cu单质而除杂。在此假设基础上,学生开始收集资料,并借助已有的实验仪器和药品,拟定实验方案,此时各组围绕着实验装置展开争论:①有小组认为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主张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②另外的小组则认为氨气是具有刺激性气体,为了防止氨气被排放到空气中,主张采用一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3、和实验步骤,但尾气用稀硫酸去吸收。最后,教师总结各小组的实验方案,主要是以下两种。方案一:①用氢氧化钙和氯化錢制取一定量的氨气;②将少量的氧化铜装入硬质大试管中(实验装置同氢气还原氧化铜);③加热氢氧化钙和氯化铁的混合物将氨气通入大试管中,排尽试管中空气;④继续通入氨气,同时加热大试管,使反应进行;⑤反应结束后,停止加热至大试管冷却,观察实验现象;方案二:①用氢氧化钙和氯化铁加热制取一定量的氨气;②将少量的氧化铜装入玻璃管中(两端放一小段细铜丝,防止爆炸)。并且用一导管通至小烧杯的稀硫酸的液面之上,以便将尾气吸收;③加热氢氧化钙和氯化氨的混合物将氨气通人玻璃管中,排尽管中空气;①继续通入氨气

4、,同时加热玻璃管,使反应进行;②反应结束后,停止加热至玻璃管冷却,观察实验现象;三、小组分配工作,实验验证假设1•各小组的学生分配好在实验过程中的工作分工,根据自己拟订的实验步骤讲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做出实验结论。2•教师巡视,记录评价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小组分工的合理性、小组成员的协调性(注意:教师此时的评价不是判定哪一小组的实验设计正确,而是评价学生的参与意识、探索精神、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3•实验诊断与评价。各小组汇报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总结和归纳此类实验的实施过程:按照方案一进行实验的小组学生观察到氧化铜由黑色转变为光亮的红色,管口有水生成,同时也闻到氨气的刺激性气味;按照方

5、案二进行的小组学生不仅可以观察到与方案一小组实验的相同的实验现象,而且实验时间比较短,剩余的氨气也被吸收,防止了氨气对空气的污染。探究活动就是要让学生以能动的方式学习科学的过程,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这种学习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动脑,是当"演员”而不是当“观众”。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参与解决问题,参与计划,参与讨论与交流等。探究性实验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掌握科学研究所必须具备的科学方法,探究性地获得科学概念,并逐步形成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这必然促使学生克服思想上的惰性和思维惯性,改变原有单一的、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促进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即善于从日常

6、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善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