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质疑中培养学生敢问乐问的兴趣

在探究质疑中培养学生敢问乐问的兴趣

ID:43955171

大小:2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7

在探究质疑中培养学生敢问乐问的兴趣_第1页
在探究质疑中培养学生敢问乐问的兴趣_第2页
在探究质疑中培养学生敢问乐问的兴趣_第3页
资源描述:

《在探究质疑中培养学生敢问乐问的兴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在探究质疑中培养学生敢问乐问的兴趣在探究质疑屮培养学生敢问乐问的兴趣2009-4-1121:05:00在探究质疑中培养学生敢问乐问的兴趣教学问题对以从两种角度去思考:教师怎样教和学生如何学。从后一种角度看,学生的学习方式人体有两种:一种是以听讲和做题为主的接受性学习,一•种是以体验和探究为主的主动性学习。然而我认为,在探究中学生学会捉问最重要,那么如何在探究质疑中培养学生敢问乐问的兴趣呢?一、弄清探究的实质:叩问-与尝试探究最能体现人Z本性和人Z力量的心智活动,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指在体验过程中敏锐地捕捉问题,紧

2、紧地追问,探寻问题的结果。探究永远是学生主动捕捉和叩问,而不是由教师给学生一个问题或强迫学生去解决一个问题;探究总是先猜想后干行动;探究意味着证据高于一切,探究活动的信念是:只要可靠,就去证实;不论探究过程中如何艰辛曲折,探究的结果是对“我的猜想”的验证。我曾经与不敢发言的同学谈过话,就其心理来说是胆怯。我鼓励他们要自信,耍冇勇气。在教学《画杨桃》一课时,学生根据题口质疑:杨桃画好了没有?谁画杨桃?怎样画的?(鼓励平时不爱发言的学心进行提问)学生根据文章质问:老师为什么不直接把道理告诉学生,而是反复提问让学生实地观

3、察后才说出道理?(鼓励优秀的同学要乐问)二、明门提问的方式。在课堂教学-•开始,要根据课堂的内容重点,精心设计问题进行引入,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问要粘炼,切入点要准确。提问引入要引发学生的探究性就是要设疑,布障,引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学起源于思,思源于于疑”。那么,提问引入的方式:结合演示-•些新、奇、妙,而所学知识又解释不了的小实验;质疑奇特的现象和知识加以联系,提问质疑;知识的直接质疑引入等等。三、了解培养学生捉问兴趣应遵循的几个原则提问是在师生双边活动的众多形式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高质量的

4、提问,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可当前在课堂上的提问已泛滥成灾,细问、碎问、整节课问、一点儿价值也没有的问极为普遍。那么,如何做到敢问及问高质量的问题应遵循的几个原则:第一是启发性原则。有人把提问的内容划分为三类:事实性问题、斛释和评价性问题。前者可算是答案的类型;后两类问题可算是寻求理由的类型。寻求答案的提问是以得到现成答案为R的,答案往往是惟一的。第二是综合性原则。综合性,一方面是指提岀的问题能笼罩全篇,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从而引导学生对全篇进

5、行整体阅读,综合考虑提出的问题,而不仅仅在文章的细枝末节处做文章;另一方而是指提出的问题能涉及多方而的能力训练,体现听说写读的综合。在教学《春蚕》一课时,冇位学生捉出:课文主耍写母亲是怎样养蚕的,为什么课题不用“养蚕”而用“春蚕”呢?问题的提出就出使学生自己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了母亲在养蚕过程屮的艰辛。第三是思维性原则。这个问题所蕴涵的思维价值及容量是很大的。其中包括了由现彖到木质、由结果到原因的分析,包括了比较、综合、归纳、概括等思想过程。在教学《找骆驼》一课时,由于故事采用了悬念的手法,一开始同学们就提出了许

6、多问题。1、这只骆驼的特点是什么?2、为什么它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等等许多问题。课文学完后,同学们的思维判断能力有了较大的捉高。在这节课中,95%的同学能大胆提问,气氛活跃。第四是量力性原则。这个原则即指捉岀的问题不能过于笼统和深奥,也不能过于含蓄和迂回。应尊重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做到难易适度,曲直得当。我认为这个问题很重要。在上口语交际《小小新闻发布会》这课时,由于过高地估计了学生,有些问题不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所以有的学生就答不上來。使课堂气氛比较压抑。在体现以上四个原则的基础上,捉问或多或少才应该说体现

7、了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本质。主体性阅读教学的理想境界应该是由师生互问、生生互问的多向交流构成的。所以说,即使我们的老师克服了开篇所指的那种现象,那也只能说刚刚向理想境界边出了笫一步。因为,再好的老师捉问,从根木上说,也仍然是教者自己的主观假设,学生免不了还是“提线木偶”。因此,在教帅能够设计出高质量问题的基础上,接下來便是应该加快学生主动提问的步伐,因为只冇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精神,对促进主体全而发展也才更有实效。据不完全统计,在口语交际《请教》一课中,师生谈话129次,其中学生问老师85次,

8、学生互问42次,老师问学生只2次。而对21世纪的教育,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如何帮助学生形成提问的习惯呢?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以为首先是要在教与学Z间真止建立起一种“对话”关系。所谓'对话',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Z间的一种精神上的相遇,通过两者Z间'对话'式的相互作用,达到学生自主和口由发展的目的。其实,对话也是培养学牛•敢问乐问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对话'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