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胜任力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对策分析

基于胜任力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对策分析

ID:43963422

大小:30.0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7

基于胜任力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对策分析_第1页
基于胜任力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对策分析_第2页
基于胜任力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对策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基于胜任力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对策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胜任力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对策分析关键词:创新型人才;胜任力;人才培养提要:本文在介绍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难点的基础上,分析胜任力理论对创新空人才培养的影响,提出基于胜任力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对策。基金项目:武汉科技大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0xz040);湖北省软科学研究专项计划(项目编号:2009DEA060)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根据中国科协发布的《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中国当前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经达到4,246万,规模居世界第一。但是,中国还远远不是一个科技强国,中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39%,而发达国家都高于70%o随着

2、我国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科技人才创新胜任力不足的问题开始凸显。高校作为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屮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的重要场所,对于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胜任力的创新型人才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一、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面临的难点胜任力,国内也有人译为素质、能力、才能、资质等。胜任力理论的起源一•般认为可以追溯到201比纪六十年代后期。当时,智商学说遭到质疑,美国政府在甄选外交官(FSIO)的过程中也发现,基丁•智力因素的人才选拔测评效果不理想,早期测评成绩优秀的人才在后來实际工作中的表现却令人非常失望。这种情况下,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Mc

3、Clelland应邀帮助美国政府设计一种能够有效预测实际工作业绩的人才选拔方法。胜任力理论强调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除了外显的知识和技能,更加注亜隐藏的态度、价值观、动机等内在因素。1=1前,高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上,仍然是以知识和技能为主,对于深层次的胜任力培养往往难以触及,主要难点集中体现在:第一,浮躁的社会环境对创新型人才胜任力培养带来极人的冲击。高校教师为评职称要完成不断加码的科研任务,学生而对就业压力也急功近利地去“考证”,人才培养耍达到的目标往往体现为“修完多少门课,完成多少个学分”,这就导致一些教学环节、其至课程考试都在走过场,部分大学牛毕业连专业知识都不扎

4、实,更不用说培养团结I办作的意识、严谨求实的态度、钻研探索的精神等。二、胜任力理论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启示胜任力的概念产生以后得到广泛关注,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McClelland(1973)及其项1=1组将胜任力定义为“与工作或工作绩效或牛活中其他重要成果直接相似或相联系的知识、技能、能力、特质或动机”;Woodruffe(1991)认为“胜任力是导致个体胜任完成工作的行为”;LuciaLepsinger(1999)认为“胜任力是个体较为持久的潜在特征,它•一定工作或情境中效标参照有效的或优异绩效有因果关系”。廿前,在世界范围内较为广泛接受的是Spence

5、r(1994)的定义,即胜任力是指特质、动机、口我概念、社会角色、态度、价值观、知识、技能等能够可靠测量并可以把高绩效员工与一般绩效员工区别开來的任何个体特征。虽然胜任力的定义不尽相同,有的偏重特质,有的偏巫行为,但基本上都承认以下三点:第一,胜任力与工作绩效有密切的关系,可以预测员工未来的工作绩效;第二,胜任力与任务背景相联系,具有动态性;第三,胜任力能够区分业绩优秀者和业绩一般者。胜任力的概念从一开始,其目的就是血向未来、血向绩效、血向客观与对操作性,因此胜任力理论对于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是创新型人才培养必须注重综合素质。胜任力包括知识和技能

6、,但知识和技能不能够完全代表胜任力,胜任力更加强调人格、动机、态度和价值观筹因素,因为这些因素对一个人未来的创新绩效更为重要,因此胜任力是一种特定的综合素质。但口前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仍在知识、技能上,而对个人动机、价值观、态度等方而的培养在教学计划中很少能够得以体现,如一些人学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差、经不起挫折、缺乏团队协作粘神和应有的职业道德,而这些又恰好是社会及用人单位创新所需要的,但在大学培养计划中却很少能够得以体现,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二是创新型人才培养必须分门別类突出特色。高绩效的胜任力是与组织情境相联系的,因此不存在绝对的适用于所有情境的高胜任特征。口前,大

7、多数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都显得过于宽泛,很多培养目标棊木上都是互相套用,缺乏对木专业学生及社会需求的深入调查及分析,导致学校教学与社会需求相脱节。胜任力理论要求培养的胜任力必须能够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产牛高绩效,这就使得不同类型的高校在人才培养上应该有自己的定位和特色,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根据各专业大多数毕业牛耒来工作的实际需耍量身定制,淸晰而具体,不应该千篇一律。三是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式应该与时俱进。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使得外部环境对人才尤其是创新型人才的曲任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方式应该根据时代的特点和专业的要求,因材施教。教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