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针刀治疗腰肌劳损临床疗效观察

水针刀治疗腰肌劳损临床疗效观察

ID:43967269

大小:3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7

水针刀治疗腰肌劳损临床疗效观察_第1页
水针刀治疗腰肌劳损临床疗效观察_第2页
水针刀治疗腰肌劳损临床疗效观察_第3页
水针刀治疗腰肌劳损临床疗效观察_第4页
水针刀治疗腰肌劳损临床疗效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针刀治疗腰肌劳损临床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水针刀治疗腰肌劳损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水针刀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把符合诊断标准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水针刀治疗组(治疗组)30例、小针刀治疗组(对照I组)35例、封闭治疗组(对照II组)25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表现、VA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3组都有较高的总有效率(均>80%),但水针刀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小针刀组(P0.05),具有可比性。❷2治疗方法❷纠正患者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不良姿势,避免长时间单一姿势,减轻劳动强度。治疗开始后让患者日常进行简单易行的腰背肌功能锻炼:患者双手叉在腰部,两腿分开与肩同宽,腰部放松,呼吸均匀,做前后左右旋转摇动,开始旋转幅度要小,逐渐加大,

2、一般活动5~10min,1〜2次/d。2.1水针刀治疗组(A组)患者俯卧,在腰部取症状最明显的两个点并标记,常规皮肤消毒后铺一次性无菌洞巾,医者戴口罩、帽子、无菌手套。持特制水针刀,选取一点按针刀疗法的四部进针法,刀口线与神经、血管、肌纤维平行,针刀垂直皮肤进针,根据患处解剖学特点掌握进入针刀的深度,用针刀纵行松解肌肉、韧带,再横行剥离,如有结节需切开剥离。待局部有酸胀感时,在水针刀外端接注射器,回抽无血后每个痛点注入(2%利多卡因0.5ml、生理盐水2ml、醋酸泼尼松龙混悬剂20mg)复合药液。除去洞巾,针孔外敷无菌敷料,24h后去除敷料。每7d治疗1次,共3次。2.2小针刀治疗组

3、(对照I组)患者俯卧,在腰部取症状最明显的两个点并标记,常规皮肤消毒后铺一次性无菌洞巾,医者戴口罩、帽子、无菌手套。选4号或3号小针刀,选取一点按针刀疗法的四部进针法进针,根据患处解剖学特点掌握进入针刀的深度,用针刀纵行松解肌肉、韧带,再横行剥离,如有结节需切开剥离。除去洞巾,针孔外敷无菌敷料,24h后去除敷料。每7d治疗1次,共3次。2.3封闭治疗组(对照II组)患者俯卧,在腰部取症状最明显的两个点并标记,常规皮肤消毒后,医者戴口罩、帽子、无菌手套,持带5号针头的一次性注射器,进针后提插,待局部有酸胀针感时,回抽无血后每个点注入(2%利多卡因0.5ml.生理盐水2nd、醋酸泼尼松龙

4、混悬剂20mg)复合药液。每7d治疗1次,共3次。3观察指标和统计学方法3.1观察指标应用(visualanaloguescale,视觉模糊评分法VAS)测定患者的疼痛感,测定时间选择在3组治疗后的第7、14、21do2.2统计学方法实验数据用Excel软件包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数据用均值土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运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4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2.1疗效标准2.1.1量化评价标准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第7、14、21dVAS评分数据变化。4.1.2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5、。❷治愈:经治疗后腰痛完全消失,腰肌张力正常,活动无障碍,随访6个月无复发;有效:腰痛基本消失,腰肌略为紧张,活动无障碍,劳累或天气变化后仍有腰痛;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4.2治疗结果4.2.1痛觉改善情况,见表2。❷4.2.2临床疗效比较,见表3。4.2.3不良反应治疗3次后治疗组有3例患者出现了腹胀、腹痛、易饥饿等症状,经上消化道纤维镜检查其中1例为十二指肠溃疡,2例为急性胃炎。对照II组有2例出现了胃肠道症状,经查均为十二指肠溃疡。治疗观察完成后,均给予奥美拉口坐治疗,3个月后随访均痊愈。5讨论❷腰肌劳损一般认为是由于急性腰肌损伤迁延不愈,或积累性损伤所致,导致局部无菌性

6、炎性反应持续性存在,产生的肌酸不能及时排出或产生纤维变性及疤痕组织,刺激或压迫脊神经后支而引起腰痛[1]。肌肉筋膜发生无菌性炎性反应,水肿,渗出,久则继发纤维变性或形成疤痕和粘连,若再遭受风寒湿邪侵袭则会使局部炎性反应加重。从微观解剖学角度看,往往存在肌筋膜的粘连,肌肉纹理的紊乱,从微循环角度上,存在微循环障碍,炎性致疼因子堆积的病理改变。属于中医"腰痛”、“痹证”范畴,并认为扶正祛邪是治则,治疗注重疏通经络。❷水针刀疗法的优点:一是手术创口小、痛苦小,能准确到达病变部位,可在病变部位发挥"刀”的作用,能松解组织粘连、降低病变组织内张力、改善病变组织血液微循环等。腰肌劳损时,病变肌纤

7、维充血、水肿,肌纤维束内张力增大。针刀进入病变组织后,顺肌纤维方向运用纵行疏通剥离手法,可松解炎症组织,减轻组织内张力。对于钙化和粘连的肌纤维束,除运用纵行疏通剥离手法外,再加上切开剥离手法,即刀口线与肌纤维方向相垂直,有选择地部分切开粘连和钙化组织,使局部代谢转为良性循环[2];二是利用糖皮质激素对炎症的强大的对抗用,既可减轻渗出、水肿、白细胞浸润及吞噬反应,又可抑制肉芽组织生成,阻止粘连和疤痕形成[3]。所以二者结合可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❷本病多种方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