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治疗小儿泄泻34例临床报道

推拿治疗小儿泄泻34例临床报道

ID:43969676

大小:32.5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7

推拿治疗小儿泄泻34例临床报道_第1页
推拿治疗小儿泄泻34例临床报道_第2页
推拿治疗小儿泄泻34例临床报道_第3页
推拿治疗小儿泄泻34例临床报道_第4页
推拿治疗小儿泄泻34例临床报道_第5页
资源描述:

《推拿治疗小儿泄泻34例临床报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推拿治疗小儿泄泻34例临床报道推拿治疗小儿泄泻34例临床报道关键词泄泻•小儿推拿治疗小儿泄泻是临床上的儿科常见病,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如水样及有不消化乳食等为特征,由外感六淫,内伤乳食,脾胃虚弱导致运化失常所致。本病四季皆可发生,尤以夏、秋季为多见。在小儿推拿中,腹、脐、龟尾、七节骨四穴在临床上常配合应用以治疗小儿腹泻,其程式和套路被人们习惯称为传统小儿推拿止泻四法。本人运用此法为主,配合其他小儿推拿手法治疗小儿泄泻,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般资料全部病例均为门诊病例,共34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

2、16例;年龄最小10个月,最大3岁;病程1周内23例,1周至1个月的9例,超过1个月的2例;每曰腹泻次数最多10余次,最少3次,超过每EI3-4次的17例,4-5次的15例,6次以上的2例。1.2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①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5次或10次以上,色淡黄,如蛋花汤样,或色褐而臭,或伴有恶心、呕叶、腹痛、发热、口渴等症。②有乳食不节,饮食不洁或感受时邪病史。③重者泄泻及呕叶较严重,可见小便短少,体温升高,烦渴神萎,皮肤干瘪,囱门凹陷,目眶下陷及腹胀等症。1・3中医辨证分型

3、1.3.1寒湿泻:大便清稀多沫,色淡不臭,肠鸣腹痛,面色淡白,口不臭,小便清长,苔白腻,脉濡,指纹色红。1.3.2湿热泻:腹痛即泻,急迫暴注,色黄褐热臭,身有微热,口渴,尿少色黄,苔黄腻,脉滑数,指纹色紫。1.3.3伤食泻:腹痛腹胀,泻前哭闹,泻后痛减则安,大便量多酸臭,口臭纳呆,或伴有吐酸馒,苔厚或垢腻,脉滑。1.3.4脾虚泻:久泻不愈或经常反复发作,面色苍白,食欲不振,便稀夹有奶块及食物残渣,或每于食后既泻,舌淡苔薄。脉濡。2治疗方法2.1治疗原则以健脾和胃为主要治疗原则,兼顾消食、清热、化湿等。2.2基本手法操作

4、2.2.1患儿取仰卧位:推左脾经:脾经位于拇指末节罗纹面,旋推或将患儿拇指屈曲,循拇指梯侧边缘向掌根方向直推200-300次。推左大肠,大肠穴位于食指橈侧缘,至食指尖到虎口成一直线。从食指尖直推向虎口200-300次。摩腹,用掌根在患儿腹部作摩法3-5分钟。揉脐,用中指端或掌根揉脐100-200次。按揉左天枢,用拇指或食指端由轻到重按揉左天枢60-100次。2.2.2患儿取腹卧位:揉龟尾,龟尾位于尾椎骨端,用拇指或中指端揉龟尾50-100次。推上七节骨,七节骨位于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成一直线,用拇指橈侧面或食、中二指面自

5、下向上作直推50-100次。捏脊,脊柱在大椎至长强成一条直线,用双手拇指和食中二指自下向上操作30-50次,每捏3下再将脊背皮肤提一下。1.3辨证加减伤食型加揉左板门,左板门穴位于左手掌大鱼际平面,用指端揉板门50次;运内八卦,内八卦位于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到中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所作的圆周,用拇指端运内八卦50次;寒湿型加推-:关,三关穴在前臂橈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用拇指挠侧面或食中指面自腕推向肘100次,揉外劳宫,外劳宫在手掌背中第二三掌骨之间,用拇指端揉外劳宫50次;揉中脱,中月完穴位于脐上4寸,

6、当剑突基底与脐连线的中点,用拇指或食指端揉中200-300次以温中散寒;湿热型加清左小肠,左小肠穴位于左小指尺侧边缘,至指尖向指根成一直线,用拇指或食指指端从指根向指尖作直推200-300次;清天河水,天河水位于前臂止中,总筋至洪池(曲池)成一直线,用食屮二指面自腕推向肘300次;退六腑,六腑穴位于前臂尺侧,阳池到少海成一直线,用拇指面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300次,以清解湿热;脾虚型加揉中脱穴,用拇指或食指端揉中200-300次;揉脾俞,用拇指端揉脾俞穴50次;揉胃俞,用拇指端揉胃俞穴50次,按揉左足三里,用拇指端按揉

7、左足三里50次,以健脾和胃,理气调中。小儿皮肤娇嫩,医者操作吋双手须用润滑剂。治疗手法轻重及次数依患儿体质、病情而定,以治疗部位微红为度,10次为1个疗程,休息1-2天后,进行下1个疗程。3疗效观察3.1疗效标准参照国家屮医药管理局制定的《屮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庆治愈:大便次数131次,性状均恢复正常;显效: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大便成形,性状好转;有效:大便次数减少50%,大便水分减少,性状好转;无效:大便次数无减少,性状无改变。1.2治疗结果本组34例患儿中,痊愈15例,占44.12%;显效13例,占38.24%;有效5

8、例,占14.7%;无效1例,占2.95%。总有效率为97.05%。4典型病例唐某,男,1・5岁。2007年10月15H初诊。腹泻6天,每天4-5次,稀水样,伴有不消化食物,曾在某医院门诊治疗,经服止泻灵糖浆治疗无效。患儿食后即泻,神疲无力,腹胀,肠鸣音亢进,舌苔口,指纹色暗。粪便常规:黄色,稀便。诊为脾虚泄泻。治宜健脾健脾和胃止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