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探究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探究

ID:43971213

大小:31.05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17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探究_第1页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探究_第2页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探究_第3页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探究_第4页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探究摘要: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从一个新的角度提示了教学、学习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在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启发下,教学活动中涌现出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的教学模式。本文就支架式教学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究,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关键词:最近发展区;支架式教学模式;计算机教学中图分类号:TP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2)19-0000-02“支架式”教学一般包括搭脚手架、进入情景、独立探索、协作学生、效果评价等环节,其基本流程如图所示:1搭脚手架,也就是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在“支架式”教学实施

2、的过程中,学生是建构活动的主体,而教师的角色则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建构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促进者。教师的关键不在于教,而在于导,要让学生亲身经历过程中的每一步,学会分析每一步有哪些不同的做法,及不同的做法会导致的不同结果,有人把这一方法称为分情况讨论,也有人干脆就说穷举,等等,但不管哪一种说法,它的具体做法都是根据条件,联想结果,思考每一种可行方案,此时如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一定的点拨和表扬,可以激发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这部分学生的思维习惯,但处理不好也可能让一部分人丧失学习的兴趣,基本原因在于,条件与结果之间(两个步骤之间)距离相对较远,根据他目前的能力很难达到要求,虽说

3、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失败多了,以学生目前那并不强的抗挫能力,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所以我们教师需要认真分析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了解和掌握知识的情况,设计方法,建立框架,努力做到在每个支架上可收可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或老师的引导较轻松地到达下一个支点,同时老师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学生的反应,随时调整支点间距,让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成功的喜悦中,但也要有时处于失败的自我反省中。2进入情境,也就是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思维是一个过程,要思考到教学中的某一点上也总会有一个原因,我们要让学生进入框架中的某一个支点,那就根据这一支点的特征,创设情景,让学生很自然地

4、进入这一节点,展开他的想象,引起他的操作欲望,这一过程尤为重要,设计得好,能让学生主动进入演员角色,去体验,去假想,去把自己的操作意识和老师的相比照、相联系,可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但设计不好的话,会让人觉得过程不自然、流畅,纸上谈兵,死搬教条。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爱美,好奇,好动,好问,好胜,爱表现等特点来设计,利用声,形,动画,视频等手段将原本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唤起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过年过节要学生制作贺卡时,可以让学生谈谈贺卡的来源,用意,让他们思考一些可亲可敬的人,并且设计几张精美的贺卡进行展示,并让学生分析它的组成及可能的制作方法等,便可顺利地进

5、入这一节点。比如教学生收集一些信息时,可采用目前他们感兴趣的一些话题,让学生谈谈自己知道的方面,激起他们的表现欲,再找一些学生感兴趣但较生疏的知识点提一下,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然后就很自然地进入下一环节。又比如制作动画时,经常可找一些让人耳目一新,但组成并不繁杂的样例,让学生感觉动画的魅力,激起他们的联想与操作欲望等等。平时我们可以以学生为主体,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创设情景,让学生更好更快地进入自己的角色。3独立探索本人在指导技能竞赛的训练中经常和学生说:凡事存在必有道理,不管是对是错,都有它存在的原因,我们所需要的不是结果,而是为什么会有这个结果,在这个基础上,要求学生不管题目难不难

6、,都必须首先分析数据结构,数据之间关系和特征及内在联系,寻找相应解法,以至他们都不喜欢现成的答案,而是沉浸于寻找答案过程中的思索,为找到一点与答案有关的内容而兴奋不已。虽然这种方法在开始的时候进度较慢,但一段时间后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都大有提高。当然竞赛选手都是一些尖子生,他们的习惯一般都较好。在领会过“最近发展区”这个概念后,觉得上课时自己的一些想法还需调整,特别是问题的跨度,应尽量适当缩小。思维需要锻炼,越练越灵活,其主要体现在适当应用上,如果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尽力而为,让他的能力有充分的体现,那么你这个环节设计得就不错,否则,可能就需要再做调整。世界上有太多的名人,小时候学习并不

7、是很好,跟不上整体,但在脱离学校后,由于他的执着,他的独立探索,而成就了多大的贡献。可见独立探索的重要性。同样好多学生成绩不好,并不是不聪明,只是暂时没有跟上节奏,脱离了现有的环节,这时候如果经常能单独为他们设计一些需要独立探索的问题,说不准将来也是一个名人。所以,独立探索是很重要,但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上,要考虑到不同的学生的不同情况,避免有的学生出现脱节情况。有好多老师的课堂很精彩,主要就体现在他的教学设计上,难易有度,节奏分明,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能让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