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诗和爱情诗

婚姻诗和爱情诗

ID:43973433

大小:187.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10-17

婚姻诗和爱情诗_第1页
婚姻诗和爱情诗_第2页
婚姻诗和爱情诗_第3页
婚姻诗和爱情诗_第4页
婚姻诗和爱情诗_第5页
资源描述:

《婚姻诗和爱情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婚姻诗和爱情诗《将仲子》:将(请求)仲子(美称)兮!无逾我里(里皆有墙,此代墙),无折(损折)我树杞(杞柳)。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毛序》:“《将仲子》,刺庄公也。不胜其母以害其弟,弟叔失道而公弗制,祭仲谏而公弗听,小不忍以致大乱焉。”朱熹:“此淫奔者之辞。”《齐诗》“郑男女亟聚会,声色生焉,故其俗淫。”《鲁诗》“郑国淫辟,男女私会于溱、洧之上。”溱与洧,

2、方涣涣兮。士与女,方(正)秉(拿)蕑(一种香草)兮。女曰:“观乎?”士曰:“既(已经)且(cú往,徂的假借)。”“且(姑且)往观乎?洧之外,洵(确实)訏(xū广大)且乐。”  维士与女,伊(嘻笑貌)其相谑,赠之以勺药(辛夷,江蓠,离别寄怀)。 溱与洧,浏(水清貌)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当此盛流之时,士与女众方执兰,拂除邪恶。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辰,于此两水之上,招魂续魄,除拂不祥。”(《太平御览》)“每值风日融和,良辰美景,竞相出游,以至芍药互赠

3、,播为美谈,男女戏謔,恬不知羞。……开后世冶游艳诗之祖。”(方玉润)《诗经·汉广》《诗经》概况“诗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四家诗”—齐、鲁、韩、毛《诗经》开创的现实主义传统《诗经·周南》、《诗经·召南》《毛诗序》:“《汉广》,德广所及也。文王之道被于南国,美化行乎江汉之域,无思犯礼,求而不可得也。”首节:乔木:高木。乔,高意。《毛传》:“南方之木美。乔上耸也。”高诱《淮南原道》注:“乔木上耸,少阴之木也。”(首句起兴)美木—游女,无阴—不可休江:长江。(见而思慕,思慕而不得的痛苦)第二节:“翘楚”:“翘翘”,一说,众多的样子。“错薪”

4、—歌者所刈楚或楚为错薪一部分。“之子于归,言秣其马”:魏源《诗古微》:“三百篇言娶妻者,皆以析薪取兴。盖古者嫁娶必以燎炬为烛,故《南山》之析薪,……皆与此错薪、刈楚同兴。秣马、秣驹,即婚礼亲迎御轮之礼。”(昏礼)一说:甘愿为此女子秣马为仆,于心亦足。即便如此,也是不可实现的。(由思慕而引发想像,然终归于苦痛的现实中)第三节:(回环往复,正郁结不可解之发露)《周礼·地官·媒氏》:“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凡男女之阴讼(争中冓之事以触法者)“,听之于胜国之社。”《史记·货殖传》:“中山之地薄人众,尤有沙丘纣淫乱余民,民俗儇急,仰机利而

5、食。丈夫相聚游戏,悲歌慷慨。休则作巧奸冶,多异物。女子则鸣瑟屣,游媚富贵,入后宫,遍诸侯。”(《吴越春秋》越俗不同中原)《诗经》的文化精神《汉书·食货志》:“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除十一之税十五石,余百三十五石。食,人月一石半,五人终岁为粟九十石,余有四十五石。衣,人率用钱三百,五人终岁用千五百,不足四百五十。不幸疾病死丧之费,及上赋敛,又未与此。此农夫所以常困,有不劝耕之心。”1、为什么说《诗经》是中国上古文化一部形象化的历史?它从哪些方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上古文化精神?2、如何理解《诗经》是具有浓重乡土之情的艺术?

6、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3、如何理解《诗经》是最具有伦理情味的诗歌艺术?试结合具体作品进行分析。4、《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态度有哪些表现?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一、植根于农业生产的乡土情蕴及其表现二、浓厚的宗族伦理情味和宗国情感周王朝以宗法制为核心的国家特色三、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夏主忠/天命、商主神/鬼、周主礼/教化四、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1、直面现实的艺术2、直面现实的情感抒发《诗经》的艺术形态一、《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创作论意义1、由原始诗歌的实用功能到功利主义的创作自觉2、由原始诗歌和民歌的集体歌唱到个体诗人的出现3、由原始诗歌的简洁朴素到艺术水

7、平的提高二、《诗经》标致着中国抒情诗艺术逐渐发展成熟1、抒情诗中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2、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境界的创始3、高超的艺术技巧三、《诗经》的艺术创作和周文化精神1、《诗经》中的物象选择与周文化精神“玉”的物象选择2、思维方式、审美心理与《诗经》作品的内在结构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

8、何人哉?四、《诗经》的语言艺术特征1、名词动词的丰富多彩与具象化特征2、运用重言或双声叠韵形容词摹声摹形3、二节拍的节奏韵律和语言的音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