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航道整治牯牛沙计算书

河海大学航道整治牯牛沙计算书

ID:43991792

大小:491.59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10-17

河海大学航道整治牯牛沙计算书_第1页
河海大学航道整治牯牛沙计算书_第2页
河海大学航道整治牯牛沙计算书_第3页
河海大学航道整治牯牛沙计算书_第4页
河海大学航道整治牯牛沙计算书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海大学航道整治牯牛沙计算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牯牛沙水道整治设计书专业: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Xxx1003010434扌旨导老师:XXX河海大学2013年9月自然条件(-)水道基本特征及航道维护现状牯牛沙水道上连黄石水道,下接薪春水道。黄石水道处于弯曲河段,两端窄中间宽,左烬有散花洲凸岸边滩,右岸为黄石市及其港区,弯顶位于黄石大桥下游的猫儿矶(右岸),其弯道特征明显。牯牛沙水道以高家湾为界,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为双节点控制的限制性弯道,下段为顺直段。两岸自上而下分布有众多的低山丘陵,左岸有茅山、九边矶、暖水矶等矶头,右岸有西塞山、下苇山等。进口西塞山处河宽仅700m,形成卡口,

2、对河势的控制作用很强,西塞山以下,河道放宽,风波港处河宽约为2500m,出口下棋盘洲河宽约为1200m。水道左岸侧有团林岸边滩,右岸侧有牯牛沙边滩和牯牛沙洲。由于受地质和边界条件控制,整体河势较稳定,西塞山以下,河道逐渐放宽,过丝茅径后主流向左岸过渡,顶冲茅山港一带岸线,然后贴左岸深槽(下深槽)而下。1998年大洪水后,团林岸至茅山港一带出现较大的边滩,即团林岸边滩。主航道中、洪水期靠左岸侧,枯水期改走河心槽。多年來,牯牛沙水道最小航道维护尺度为4.5mX100mX1050m(水深X航宽X弯曲半径,下同),保证率98%,通航代表

3、船队为2000吨驳船纟fl成的2〜3万吨级船队。本水道分月维护水深见表2・1,航宽100m,弯曲半径1050m。表1-1分月航道维护水深单位:m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4.04.04.04.55.06.06.06.06.05.04.54.0(-)气象、水文与泥沙1.气象牯牛沙水道地处长江中游,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根据工程河段附近黄石市气象站资料统计分析,黄石主要气象特征值如下(1954〜2000仍:(a)风况历年平均风速:2.2m/s;H最人风速:22.Om/s(1956年3刀17H;春夏秋季多

4、为东南风,冬季多为西北风。常风向东南风,频率11%。(b)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7.rc;极端最高气温:40・3°C(1961年7月23H;极端最低气温:-ire(1969年1月31曰;最热月平均气温:21.3°c7月;最冷月平均气温:4.2°c1月;年平均最高气温:21.3°C;年平均最低气温:13.7°Co(c)降水年平均降水量:1420.2mm;年最大降水量:2222.2mm(1998弟;年最小降水量:929.6mm(1985④;最大月降雨量:842.9mm(1998年7月:最大日降雨量:360.4mm(1998年7月22曰

5、:年平均降雨天数:130天左右。(d)降雪年平均降雪天数:8天左右;最大积雪厚度:32cm(2008年元月下旬)。(e)雾年平均雾日7.6天。(f)冰况本河段无封冻史。1.水文、泥沙本水道上游黄石水道内设有黄石港水位站,离上游最近的是汉口水文站,该站资料系列长,观测项目齐全、精度高。本水道与汉口水文站区间来流量多年平均值不足汉口站的2%,故黄石港水位站的水位特征值基本上可以反映本河段水位变化特性,汉口站的來水來沙特征值基本上能够反映本河段的來水來沙特性。(a)水位根据黄石港水位站统计,历年最高水位为24.45m(1954年8月1

6、9B,黄海高程,下同),历年最低水位为6.74m(1961年2月4日),多年平均水位为14.27m。最高水位一般出现在7〜8月份,最低水位一般出现在1〜2月份。1998、1999年长江流域连续两年发生特大洪水,1998年黄石站最高水位为24.38m(1998年8月10日,1999年黄石站最高水位为23.98m(1999年7月24日)。多年月平均水位统计见表2-2。表1-2黄石站多年月平均水位统计表水位:m(黄海高程)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水位9.099.1010.4112.8815.5617.

7、1019.5818.4017.7216.0413.3310.51备注:表中统计年份1951〜2004(b)来水来沙统计汉口站水文泥沙特征值,见表2-3o同时,考虑到三峡水库蓄水对下游河段水沙的影响,分1954〜2002年和2003〜2006年两个时段统计汉口站水沙资料,见表2-4。由表2-3、表2-4可知,汉口站多年平均流量为22500m3/s,历年最大流量为76100m3/s(1954年8月14H),多年平均径流量为7109亿m3。全年径流量主要集中在汛期,汛期5〜10月份多年平均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73.2%(三峡工程蓄水前

8、)。三峡工程蓄水后现阶段径流量年内分配变化不人,汛期径流量占•全年的比例为73.1%,基本与蓄水前持平。表1-3汉口站水文泥沙特征值统计表(分为三峡蒂水前后)项目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统计年份数值时间数值时间流量(m?/s)761001954.8.14483019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