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地质灾害的综合防治优化策略

浅析城市地质灾害的综合防治优化策略

ID:43993402

大小:2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7

浅析城市地质灾害的综合防治优化策略_第1页
浅析城市地质灾害的综合防治优化策略_第2页
浅析城市地质灾害的综合防治优化策略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析城市地质灾害的综合防治优化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城市地质灾害的综合防治优化策略王利吉林省通化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134001内容摘要:城市地质灾害会造成口大而不可估量的人员以及损失。城市地质灾害的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想要有效地防治城市地质灾害,必须以预防为主,坚持全面规划与重点防治相结介、建立最优化、最科学的综合防治策略。关键词:城市地质灾害综合防治策略优化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有56个省辖市发生地而沉降,明显成灾的有30个,地而陷落和地裂缝更为普遍,很多城市都处在地震威胁当中,其中54.1%的大中城市处于地震烈度VI度和VI度以上,71%的省会城市处于基本烈度VII度和VII度以上,存在着

2、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潜在危险。而位于丘陵岗地和河道两岸的城市,多数发生过崩塌、消坡、泥石流等斜坡地质灾害。许多城市分布于大江河的中下游,城帀的高程低于江河的洪水位,加上不透水地而扩大,地表径流速度增人,泄洪不畅。近年来随着海平而上升,沿海城市出现海水倒灌,引发土壤盐渍化和河流淤积等地质灾害。位于冲积平原的城地下埋藏有河流泛滥的淤泥层,如果上覆荷载稍人,就会发生地基沉陷和滑移,使建筑物岀现裂缝或歪倒。一、发生城市地质灾害的原因1、城M地质灾害产生之内因是城市的地质基础与地貌条件:(1)地壳的稳定性。凡是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活跃的地区,容易发生地质灾害

3、。(2)地层岩性与岩体结构特性。抗风化能力弱的岩石和断层面、节理而、裂隙而发育的岩体容易发生崩解破碎,为滑坡、崩塌、泥石流提供了物源。(3)山地、丘陵和岗地坡度大。山于重力作用,物质容易发生崩塌和滑移,而平原区地势低平,土层结构松散,容易造成积水和淤泥质土体蠕变。还有,水文和气象条件是诱发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2、城市地质灾害产生之外因是人为地质作用力。随着城市的迅猛发展,人为地质作用力愈加强大,特别是城市山平而开发转向空间开发,城市工程建筑活动和工业生产活动对环境地质的彩响与日俱增,不同程度地破坏了自然场地的稳定状态,导致岩土体的力学强度降低,从

4、而诱发斜坡地质灾害或地而塌陷。同时,城市废弃物堆积地带和垃圾掩埋场如果不加防渗处理,有害物质会造成地质化学坏境恶化。随着城市人口增加和经济活动的加大,用水量剧增,如果过度抽取地下水,势必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土层压缩,地而沉降。另外,在植被缺乏或遭到严重破坏的地区,降水的蓄渗和产流吋间短,径流流速加大,侵蚀作用强,加快了斜坡地质灾害和洪水的发生。二、城市地质灾害防治需要遵循之基木原则1、城市地质灾害防治一定要以预防为主。地质灾害虽是不对避免Z口然现彖,但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灾害的活动强度,减少灾害风险,降低灾害损失。2.防治城市

5、地质灾害要实行全面规划与重点防治相结合之原则,将防治城市地质灾害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制定全而的防治规划,确定主要灾害和次要灾害,有重点地组织防治,确保安全。3、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城帀地质灾害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规划与指挥、监测、预报、防灾、抗灾、灾害评估、救灾、灾后恢复与重建、立法与教育、保险与基金、减灾科学技术等,需要调动各方而的力量来综合防治。4、要实现城市地质灾害的科学化及最优化,加强城币地质灾害的理论研究,用先进的理论和技术指导城市减灾,推进灾害防治的信息化科学化,同时耍遵循经济规律,通过多种防治方案的比鮫,以

6、鮫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三、综合防治城市地质灾害的最优化策略1、首先组织开展城市地质调查,形成详细的城市地质图件,做好城市地质填图基础性工作,它是防治城市地质灾害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制定城市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战略决策的依据。通过对城市地质资料进行科学分析,一方而要对城市地质条件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编制专题或综合地质灾害险图,为城市防灾减灾提供指南;另一方而要研究不同历史时期城市地质条件的变化,婕立动态变化模型,识别现代城市发展可能造成的致灾因子和数值,为地质环境监测提供指导。2.一定要大力加强保护城M地质环境,想要有效地降低城帀地质灾害的风险,必须

7、改变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切实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质环境。在制定城市建设规划吋,应同步制定地质环境保护规划。3、防患于耒然,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建设,针对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地裂缝、地面沉降、城市洪水等灾害源,首先要杏淸灾害体的类型、性质、分布范围和活动情况,然后科学选择有效的防治拾施,合理设计防治工程规模,以取得最优的减灾效果。立足于增强受灾体的抗御能力。在制定建设规划和工程选址时,要尽可能地避开潜在的地质灾害发生区;城市工程建设要根据木地区的基木烈度和抗震设防标准进行施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防灾能力;开展对老城区旧房屋抗震性能的普查工作

8、,并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在铺设电力、燃气管线时,设置灾害发生时自控或人控减灾技术设备,尽量减少灾害的损失。4、建立城市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