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课堂教学的设计策略和方法

浅析课堂教学的设计策略和方法

ID:43993798

大小:2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17

浅析课堂教学的设计策略和方法_第1页
浅析课堂教学的设计策略和方法_第2页
浅析课堂教学的设计策略和方法_第3页
浅析课堂教学的设计策略和方法_第4页
浅析课堂教学的设计策略和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课堂教学的设计策略和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课堂教学的设计策略和方法教学设计是研究教学目标,制订教学策略,形成完整的教学计划的过程。成功的课堂教学设计应形成知识上逻辑性较强的推理链;同时配合具体可行的语言和肢体实践形成完整的教学内容。在教学策略设计中,多个问题的理解和解决可能是同步或并列,也可能是先后或前因后果的过程。一般包括形成支架或序列两种常用方法,而序列式的教学明了简洁,旬括“从大到小”和“从小到大”的序列,以化学学科为例说明如下。一、“从小到大”的策略以线性逻辑思维为理论基础,采用归纳法进行教学,通过一系列前后链接的正规台阶或步骤,完成对问题的描述和内容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的过程,即是“从小到大”的教学设计策略。有以下几种

2、具体方法。1、从引导性概念到实质性概念有关概念的教学设计中,一般以引导性概念为起点,即新概念正式呈现之前,提供一些引导性材料,逐步扩大材料范围,引导学生提炼,概括出实质内容,为新概念打基础。例如元素周期律,先原子序数一原子结构示意图一按原子序时递增,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元素主要化合价和元素性质变化规律,最后总结出元素周期律,再延伸出具体内容即内涵。浅析课堂教学的设计策略和方法教学设计是研究教学目标,制订教学策略,形成完整的教学计划的过程。成功的课堂教学设计应形成知识上逻辑性较强的推理链;同时配合具体可行的语言和肢体实践形成完整的教学内容。在教学策略设计中,多个问题的理解和解决可能是同

3、步或并列,也可能是先后或前因后果的过程。一般包括形成支架或序列两种常用方法,而序列式的教学明了简洁,旬括“从大到小”和“从小到大”的序列,以化学学科为例说明如下。一、“从小到大”的策略以线性逻辑思维为理论基础,采用归纳法进行教学,通过一系列前后链接的正规台阶或步骤,完成对问题的描述和内容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的过程,即是“从小到大”的教学设计策略。有以下几种具体方法。1、从引导性概念到实质性概念有关概念的教学设计中,一般以引导性概念为起点,即新概念正式呈现之前,提供一些引导性材料,逐步扩大材料范围,引导学生提炼,概括出实质内容,为新概念打基础。例如元素周期律,先原子序数一原子结构示意图一按原子

4、序时递增,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元素主要化合价和元素性质变化规律,最后总结出元素周期律,再延伸出具体内容即内涵。2、从小范围到大范围以学生较贴近新知识的某一原有知识为起点,逐步向后、向外扩展,至较大范围的知识进而形成知识体系,例如:对性质一节的设计,一般可从初中已学习的脱水性,吸水性,酸性出发,提出问题“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导入并系统介绍它的物理性质,再利用“为什么具有脱水性”、引出盐酸等的对比性实验,分析各元素的化合价特点,推理出强氧化性等特性,补充与等物质反应的知识,全面总结的化学性质。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形成完整、有递进性的教学体系,再配合恰当的推理式的语言讲解和操

5、作,会大幅度提升教学效率。类似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一般按物性一结构一化性一构筑知识体系一应用的流程进行。3、从现象到本质综合性知识的教学,可以从小问题或表面现象着手,然后从问题的某个方面起步分析,逐步扩大范围,拓展问题的内容和深度,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形成新的理论体系。如:原电池原理一节:可以从①Zn+H2S04(稀)=ZnS04+H2等反应着手——②提取反应实质[㈠电流的形成需要电子或电荷的定向移动卄③讨论怎样使得失的电子和电荷的无序运动变成有序运动一一④总结归纳原电池的条件一一⑤利用原电池原理拓展到相关问题(如电池等)。自小到大的设计策略,对结构良好的知识教学有较高效率,但要把握两

6、个重要环节。①、将各个小问题都搞清楚。②、将小问题加以流畅综合,进行整体消化。二:“从大到小”的策略以发散思维为理论基础,采用演绎法进行教学的策略,有以下几种具体方法。1、设计问题的主线在新知识体系中,找到问题的中心,发散出问题的各个方面,呈现出问题的全貌,再边解决问题边整合问题,最后得到对整个问题的全面理解和彻底解决。例如“氨”一节内容,先提“从NH3的分子式,你能知道些什么”?学生讨论,启发,引导学生从结构、周期律、电离理论、氧化还原等不同角度得出相关知识。在上述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的发散探讨的基础上,可以综合得到系列新知识2尝试建立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说根据教学内容,先展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7、,发动学生根据原有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说,然后验证假说正确与否,在假说的肯定与否定过程中建立知识体系得出结论。如“铁的生锈”先启发学生考虑FE的生锈的各种情况,如铁器放在潮湿处益生锈,干燥处不易生锈,提出三个假设:①、铁器生锈是因为和空气接触,FE与02化合②、FE生锈是因为水的存在,FE与H20反应③、FE生锈是因为H20空气对FE共同作用的结果引导学生分析、探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设计下面实验。实验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