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2的教学要求

模块2的教学要求

ID:44002139

大小:7.03 MB

页数:177页

时间:2019-10-17

模块2的教学要求_第1页
模块2的教学要求_第2页
模块2的教学要求_第3页
模块2的教学要求_第4页
模块2的教学要求_第5页
资源描述:

《模块2的教学要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模块2的教学要求北京市高中地理新课程指导组必修2涉及人口、城市、产业活动与地域联系以及人地协调问题本章四个主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人口问题是一切人文地理学习内容的核心城市的发展与人口发展、人类居住地形态和人口迁移都有直接关系产业活动与地域联系,不论是工业、农业,还是交通,也都与人类居住地有关,特别是与城市的发展有关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容综合了其他三个学习主题,同时也贯穿在这三个主题的学习之中。课程标准要求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会考说明:分析说明不同历史阶段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及其分布

2、地区本条标准的教学要求是:能够说出人口增长模式的含义;说出不同人口发展模式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能够运用图表信息,分析比较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模式比较:模式基本特征时期举例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高高低低低低低高高人类社会初期产业革命时期现代科学技术时期我们为什么需要分析“上述图表”: 一是学生需要知道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上有哪几种主要的增长模式,这是实现本条“标准”的前提。 二是学生需要学会将不同的增长模式进行比较,只有在比较过程中,才可能获得对各种人口

3、增长模式特点的认识。 三是学生要会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是怎样分布的。 把这三点放在一个“标准”中,是因为三者是密切联系的。当学生在分析某一个增长模式的特点时,必然涉及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而这些影响因素的现状不同,又一定会与区域发展联系起来,实际上不同增长模式的分布,反映的就是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地区分布。需要注意的问题本“标准”没有要求学生背记不同人口增长模式。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帮助学生理解每种模式的意义。在学习评价中,各种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应该是评价活动的背景信息,而不宜作为考核学生是否记

4、住的内容。 例如下面考查的就是中国属于什么增长模式或演变过程。这就是一种阅读图表能力的考查。中国人口变化曲线课程标准要求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会考说明要求:说出人口迁移的概念.运用所给实例归纳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教学要求:1.说出人口迁移的概念。2.能够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3.能够举例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一、人口的迁移(结合图示了解人口迁移概念)1、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变化。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人口迁移三要素:居

5、住地变更、时间上长期性(1年以上)、市空间位置变化是否跨越行政界限人口流动:人口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后又返回的现象。大批卢旺达难民向国外迁移2、了解人口迁移的分类人口迁移与行政区域的关系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C1向A2C1向DA1向B1首先要明确人口迁移的概念结合中国情况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重在引导学生得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因素;自然环境:气候、水、土壤、矿产等社会经济环境:经济、交通、文化、家庭等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因素;建议案例不在多少,而在解决

6、重点经济因素的分析上;重在变化的分析上,不能笼统说自然因素或经济因素,要落在什么因素变化上。需要指出的是要重点分析经济因素,其他的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以及个人动机和需求因素可以简略介绍。经济因素最为重要3、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当然,人口迁移是经济、社会和政治因素的综合反映教学建议: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把握本条“标准”重在“举例”两个字上,如果学生能举出恰当的实例进行说明,表明学生是真正理解了。对于人口迁移的概念不宜从定义出发加以研究,应该通过实例让学生

7、理解什么才是人口迁移。之后才是原因的分析。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教给学生的是分析问题的方法与途径。例如自然原因可以从气候变化、水源变化、土壤变化等方面进行思考。通过和学生一起分析实例,引导学生得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分析的方法并且将其落实在板书设计之中。再给学生提供人类不同历史阶段人口迁移的资料,包括迁移的大致人数;迁出迁入的地区分布;这些地区的自然经济文化状况等。 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各个阶段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学生可能会发现,在历史早期,人口迁移主要是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在现代,则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

8、的影响。然后让学生自己发现所在地区人口迁移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但是不宜一节采用过多的案例,每一个案例仅能够说明一个问题的方式展开。其实人口迁移在一个主导因素下,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课程标准要求解读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会考说明要求:说出环境承载量的概念。运用所给实例说明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不同点。 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表述这两个概念的含义。能够正确辨别和判断“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环境承载力,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