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必背重要知识点

2019高考历史必背重要知识点

ID:44003479

大小:88.50 KB

页数:38页

时间:2019-10-17

2019高考历史必背重要知识点_第1页
2019高考历史必背重要知识点_第2页
2019高考历史必背重要知识点_第3页
2019高考历史必背重要知识点_第4页
2019高考历史必背重要知识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高考历史必背重要知识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9高考历史必背重要知识点  一、古代中国政治  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通过层层分封,西周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宗法制的突出特点有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政治制度方面体现为分封制。  4.宗法制有利于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特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起来。  5.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  6.“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一统大业的产物,显

2、示了皇帝独尊的权势和地位。  7.以“皇帝”之称代替“王”之号反映了神化君权的新统治观念的出现。  8.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9.秦代的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与此相适应,也建立了一整套地方各级官僚体系。  10.在秦代,皇帝的命令,通过三公九卿,经由郡、县,再通过乡、里,可以直达百姓。  11.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显著不同点,是最高统治者直接委派官吏统治地方,最高统治者的命令可以通过各级官吏直达百

3、姓。  12.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13.三省六部的运行程序: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具体实施)。  14.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15.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其特点: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却减弱了对皇权的约束;职权过于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出现了冗官局面。  16.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作

4、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民文化素质。  17.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古代中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18.从汉到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呈现出两大趋势:一是君主专制不断加强,即不断削弱相权,强化皇权;二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即不断削弱地方权力,把地方权力收归中央。  19.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制度,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及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表现。  20.

5、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直接目的是解决地方割据问题;根本目的是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21.宋初收精兵:设“三衙”统领禁军,发兵权归枢密院。  作用:实现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有利于皇帝控制军权。  22.宋初削实权:削弱或剥夺地方节度使、州郡长官和武将权力;州郡直属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下设通判监督地方官。  23.宋初制钱谷:地方财赋运往中央,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维护了统一与安定。  24.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基本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同时,造成“冗官”、“冗兵”、“冗费”

6、的国家财政危机。  25.明太祖吸取元朝权贵专权的教训,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亲掌六部。所设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兼协理章奏,不参与决策。  26.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发展变化的趋势是相权逐渐被削弱,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27.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变化:三公九卿制(秦朝)→三省六部制(隋唐)→二府三司制(宋朝)→中书一省制(元朝)→废丞相、设内阁(明朝)→增设军机处(清朝)。  28.清朝雍正年间设军机处,最初只参与处理西北军务,后职权扩大,可参与处理机要事务。但只能跪奏笔录,上传下达。  29.清代军机处的设置简化了政务手

7、续,提高了行政效率;它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二、古代中国农业  30.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1.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一直为后世沿用。  32.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33.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  34.在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

8、期,小农经济适应了生产力发展,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在封建社会后期,小农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35.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36.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  北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