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的锈病研究与防治

小麦的锈病研究与防治

ID:44007281

大小:6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17

小麦的锈病研究与防治_第1页
小麦的锈病研究与防治_第2页
小麦的锈病研究与防治_第3页
小麦的锈病研究与防治_第4页
小麦的锈病研究与防治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麦的锈病研究与防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麦的锈病研究与防治小麦的锈病研究与防治曾通明(云南.蒙自,红河学院;661100)摘要:小麦锈病分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3种,是我国小麦上发生而积广,危害最重的一类病害。条锈病主要危害小麦。叶锈病的病原菌一般只侵染小麦。秆锈病小麦变种除侵染小麦外,还侵染犬麦和-些禾本科杂草。为此,要在做好锈病预测、预报的基础上。切实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使广人农户充分认识锈病的暴发性和危害性,坚持点而结合,群防群治,做好小麦锈病的防治工作,把病害损失降至最低限度。关键字:小麦,锈病,病原菌,防

2、治,病害1小麦锈病1.1小麦锈病的生物学特性小麦锈病的生物学特性小麦锈菌生长发育所要的温度较低。菌丝生长和夏抱子形成的适温为10°C〜15°C,夏孑包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2°C〜3°C,最高温度为20〜26%,适宜的侵入温度为9°C〜12°C。夏砲子萌发不需光照,但侵入后需光照。光照充足时,病菌在植物上能正常牛:长和发育;光照不足时,生长发育受抑。夏孑包子的萌发和入侵需饱和湿度或叶而留存水滴[1](水膜)。条锈菌夏也子不耐高温,在36°C下经2天即失去生活力。1.2症状与诊断首先,小麦条锈病发病部位主耍是叶片,叶鞘

3、、茎秆和穗部也可发病。初期在病部岀现褪绿斑点,以后形成鲜黄色的粉疱,即夏抱了堆。夏抱了堆较小,长椭関形,与叶脉平行排列成条状。后期长出黑色、狭长形、埋伏于表皮下的条状疱斑,即冬他子堆;其次,小麦叶锈病发病初期出现褪绿斑,以后出现红褐色粉疱(夏抱子堆)。夏他子堆较小,橙褐色,在叶片上不规则散生。后期在叶背面和茎秆上长出黑色阔椭圆形至长椭圆形、埋于表皮下的冬砲子堆,其有依麦秆纵向排列的趋向;最后,(3)小麦秆锈病为害部位以茎秆和叶鞘为主,也为害叶片和穗部。夏他子堆较大,长椭圆形至狭长形,红褐色,不规则散生,常全成大斑

4、,砲了椎周围表皮撒裂翻起,夏砲了可穿透叶片。后期病部长出黑色椭圆形至狭长形、散生、突破表皮、昱粉疱状的冬他子堆。三种锈病症状町根据其夏他子堆和各孑包子堆的形状、大小、颜色着生部位和排列来区分。群众形象的区分3种锈病说:“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成个人红斑。1.3病菌特征条锈菌夏抱了单胞,球形,表面有细刺,鲜黄色,抱了壁无色,具6〜16个发芽孔。冬孑包子双胞,棍棒状,顶部扁平或斜切,分隔处稍缢缩,褐色,上浓下淡,下部瘦削,柄短有色。叶锈夏抱子单胞,球形或近球形,表面有细刺,橙黄色,具6〜8个发芽孔。冬他了双胞,棍棒状

5、,暗褐色,分隔处稍缢缩,顶部平,柄短无色。秆锈夏砲了单胞,长椭圆形,喑橙黄色,中部有4个发芽孔,胞壁褐色,具明显棘状突起。冬砲子双胞,棍棒状或纺锤形,浓褐色,分隔处稍缢缩,表面光滑,顶端圆形或略尖,柄上端黄褐色,下端近无色。小麦品种间对小麦锈病的抗性差异很明显。1.4发病规律[2]锈病的主要症状是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出现大红斑。1.4.1小麦条锈病小麦条锈病在我国西北和西南高海拔地区越夏。越更区产生的夏他子经风吹到广人麦区,成为秋苗的初浸染源。病菌可以随发病麦苗越冬。春季在越冬病麦苗上产生夏砲子,扩散造成再次侵

6、染。造成春季流彳亍的条件为:①人而积感病品种的存在;②一定数量的越冬菌源;③3—5月的I何量,特别是3、4月的I何量过人;④早春气温冋升较早。我省晋南是条锈病的常发区,晋中是易发区。1.4.2小麦叶锈病小麦叶锈病在我国各麦区-•般都对越夏,越夏后成为当地秋苗的主要浸染源。病菌对随病麦苗越冬,春季产生夏砲了,随风扩散,条件适宜时造成流行,叶锈菌侵入的最适温度为15-20°Co造成叶锈病流行的凶索主要是当地越冬菌量、春季气温和降南量以及小麦品种的抗感性。叶锈主要为害叶片。叶梢和茎秆上少见夏砲子堆在叶片上散牛:、无规则

7、。颜色橘色。他【3】了堆中等大小。[员]形至长椭鬪形。夏泡了偶尔穿透叶片。背而的夏抱了堆较止而的小。1.4.3小麦秆锈病秆锈菌以夏抱子传播,夏抱子萌发侵入温度要求为3—31°C,最适18-22°Co小麦秆锈病对在南方麦区不间断发生,这些地区是主要越冬区。主要冬麦区菌源逐步向北传播,由南向北造成为害,所以大多数地区秆锈病流行都是由外来菌源所致。除大量外来菌源外,大而积感病品种、偏高气温和多雨水是造成流行的因素。一般现蕾或初花后,开始进入锈病盛发期,近地面的成熟叶先发病,逐步向上蔓延。若发病早,常造成叶片早期脱落,结

8、荚减少,损失较人。若发病过晚,仅部分下叶发病,危害不大。气温20°C〜25°C,相対湿度95%以上最适于锈病流行,叶面结露,有水膜是锈菌抱子萌发和侵入的先决条件。露地栽培的,当季降雨早,降雨次多,雨量人,锈病将严重发【4】生。1.5发病特点三种锈菌在我国都是以夏砲子世代在小麦为主的麦类作物上逐代侵染而完成周年循坏。是典型的远程气传病害。当夏抱子落在寄主叶片上,在适合的温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