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探究教学模式研究

引导--探究教学模式研究

ID:44011650

大小:106.9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17

引导--探究教学模式研究_第1页
引导--探究教学模式研究_第2页
引导--探究教学模式研究_第3页
引导--探究教学模式研究_第4页
引导--探究教学模式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引导--探究教学模式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引导一探究教学模式研究第二节铝化生教研组徐雪峰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复习铝的物理性质,了解其广泛用途。掌握铝跟酸、氧气、金屈氧化物、水以及强碱溶液反应的化学性质。掌握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得失情况分析。2.能力目标:通过铝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来复习铝的物理性质,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通过学习铝的化学性质,进-步增进学生对金属的认识,培养学牛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巩同电了得失概念,提高淫生的抽象思维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介绍我国铝工业概况,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対铝质包装材料的介绍対学牛进

2、行环境保护教育。二、教学重点:铝的化学性质三、教学难点:铝的氧化及少强碱溶液的反应四、教学媒体:多媒体电脑、投影、录象五、教学模式:引导-探究六、教学流程:七、教学过程:请人家猜一个谜语:两口袋金子(猜一元素名称)创设情景,引入课题投影出课题“笫二节铝”联系实际,激发兴趣展示各种铝质包装实物,投影一些铝在工农业生产、高科技领域的应用,引导学生结合实物及投影回忆铝的物理性质。投影:一、铝的物理性质介绍信息:今年九月中旬,中央电视台播出一则消息:“南极臭氧层空洞已经扩大至智利全境,智利政府公告民众,尽

3、量减少户外活动以减少紫外线的伤害”请同学们选择合适的材料来制一件抵抗紫外线的防护服。(学生讨论得岀结论,非常兴奋)引导:铝有如此多的川途,人类的需求量一定很大,可是人类对它的冶炼及应用却很晩。我国铝工业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才开始发展起来。不过,到八I•年代初,探明的铝矿储量屈世界第六位。引导:铝元素在自然界(地壳)中含量如何?为什么含量多而冶炼、应用却很晚?学生:性质活泼、难冶炼。引导:性质是由结构决定的,那么它的原子结构如何呢?在学生回答后投影出结果:Al-3e->A13+o性质较活泼,易失电子

4、。L实验:铝+稀盐酸」学生观察、思考[实验:铝+硝酸汞]学生观察、思考引导学生分析两个实验,并归纳出相应的化学性质,分析电子转移。投影:二、化学性质。投影:1.和酸反应。(1)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2A1+6HJ2A产+3H2T(2)常温下,•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2.和某些盐溶液反应:2A1+3Al*+3Hg引导学生再观察刚才做过两次实验的铝条。教师“惊诧”:“铝条皮开肉绽,长毛了!”“耶!”(受教师情绪感染,学生对此现象惊讶无比)引导:这些“口毛”是什么?哪來的?(展示另一根未处理的

5、铝条)为什么这根铝条没长毛?学生充分思考、讨论投影:3.和氧气反应。(1)常温下,在空气中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引导:常温下能被氧化,那么燃烧呢?[实验:铝箔在氧气屮燃烧]学生观察现象,归纳结论。投影:(2)在氧气小点燃:剧烈、强热、耀眼口光。12e4A1+302T2AI2O3+Q同吋有利于引导学生回忆铝的物理性质。再次联系实际,并进行环保教冇。学以致用,学生会因能解决实际问题而兴奋不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顺势引导,过渡自然,激出新的疑点。既研究铝的化学性质,同时又为毛刷实验做好预处理。引导学牛分

6、析实验之时,正好便于铝条“长毛,,—“毛刷”实验。教师的幽默比喻以及适当运用中学生流行语拉近了师生情感的距离,有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与共鸣。这个思维的递进符合屮V牛思维发展的特点,而且过渡自然和谐。前后呼应,并有助于学牛理解生活现象中的化学知识。为什么炒菜吋,铝锅未见燃烧起来?(回应氧化膜的保护作用)引导:活泼的钠、钾可与水反应,那么铝呢?[实验:铝+热水]引导学牛观察现象。提问1:如何从电了得失分析得出产生的气体?讨论、归纳出第4点化学性质。投影:4.和水反应。2A1+6H20t2Al(OH)3+

7、3H2T形成思维热点,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充分调动提问厶为什么铝和水的反应速度越来越慢?冇没冇办法使该反应速度不减慢?因势利导,引出与碱的反应,同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念。学牛•积极思考、充分讨论、各抒己见,甚至出现四方争论的局面。在学主你來我往的辩论屮,逐渐达成共识:有三种方法:加酸、加热、加强碱溶液。[实验:铝+热的氢氧化钠溶液]验证学牛们的推理。(学牛们看到口己的推理成功,非常激动)引导:这个反应实际上分几步进行?如何写总反应式?在学牛充分思考、讨论的基础上投影:5、和强碱溶液反应。2A1+6H2

8、Ot2Al(OH)3+3H2TAl(OH)3+NaOH-^NaAlO2+2H2O形成第三个思维热点,并使学生在探索过程小进一步理解该反应的木质。总式:2A1+2NaOH+2H2O^2NaAIO2+3H2T引导:如何标电子转移?(提醍学生思考氢气的来源)投影岀几种常见错课表示,让学生思考、讨论示判断。6cI;;A.2A1+2NaOH+2H2Ot2NaAlO2+3H2T6eI~~IB・2A1+2NaOH+2出0t2NaAlO+3H2T6cIIC.2A1+2NaOH+6比0t2NaA1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