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中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临床中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ID:44021458

大小:2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8

临床中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_第1页
临床中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_第2页
临床中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_第3页
临床中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_第4页
临床中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_第5页
资源描述:

《临床中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临床中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摘要:在临床工作屮,血液标本的分析结果是临床医生准确诊断疾病、制订正确治疗方案的重耍依据。而血液标木采集及送检工作的合格与否则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真实性,进而影响疾病的诊治工作,甚至可能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是医疗安全的一大隐患。针对我科不合格血液标本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关键词:血液标木采集临床工作原因分析检验结果【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74-02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进步,各种实验方法的增多,临床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越来越依赖于实验

2、室检查,因此高质量的检验报告在现代医学屮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需耍把握好质量控制关,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进步,各种实验方法的增多,临床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越来越依赖于实验室检查,因此高质量的检验报告在现代医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需要把握好质量控制关。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阶段的质量控制。据统计,国内外临床检验屮误差分析显示,检验分析前误差占实验室总误差的50%〜80%。分析前误差是指标木采集、保存及运输过程中导致的分析误差。不规范的采集、储存和运送标本,是导致标本检验结果失真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干扰临床医

3、生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甚至可造成错诊和误诊,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同时又浪费了卫生资源,而这一环节往往最容易被医护人员所忽视。为了减少分析前误差,必须保证送检的标木符合分析要求。因此,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应确保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避免和减少不合格标本的数量。不合格标本是指没冇按照各种临床标木釆集方法经及在储存和运送的过程中正确要求加以实施获得的标本。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常见原因包括抗凝的标本岀现凝固或有凝块、不抗凝的全血或血清标本出现抗凝、标本的量不够、严重溶血、严重脂血、标本污染等。下面就我院经常出现的不合格标本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

4、以便于更好的规范标本的采集,减少不合格标本,保证检验报告的质量。1临床不合格标本的原因种类1.1标本溶血。主要是因为标本采集量不足,管内剩余真空的存在造成血球破裂;用注射器采血转装于采血管时,未卸下注射器针头(血样在一定压力下,通过狭小的通道受到挤压,血细胞变形或破裂);在摇匀抗凝剂,抗凝管摇匀方式错误或幅度太大(血样冲击力过大,破坏血球);使用干粉剂采血管时,不及时摇匀(其溶解接触面不均衡,介面温度过高,出现溶解热和反应热)。1・2标本凝血。使用注射器采血时,分装量超过采血管额定量;抗凝管没冇摇匀或未及时摇匀、摇匀方式错误;血液粘度

5、高的病人,选择采血针型号过小,采血速度过慢;异常的开塞操作(即水剂的抗凝剂常吸附在丁基胶塞上),异常开塞后胶塞会带走部分预加的抗凝剂,导致抗凝剂剂量不足;由于患者疾病或自身因素造成血管条件不理想,致使抽血时间过长而导致血液凝固;多项采血时将血常规标木放在最后,导致拔针后针管内的血液返入试管,造成血量过多而凝固;止血带使用时间过长。1.3采血容器不当、采血量过少。护士对检验相关业务和一些新开展业务不熟,造成对标本采集的容器选择和采血量缺乏正确的认识。1.4标木与LTS系统扫码不相符。护士处理检验医嘱时未认真履行查对制度,造成标本容器上条

6、码与患者姓名不相符;护士扫码未保存医嘱,造成实验室无法接受标本。1.5医嘱停止或使用已停止医嘱的条码张贴在血液标本。1・6输液侧采集标本。护士对标本采集要求不熟,造成标本采集时从患者输液侧采集标木。1.7脂血标本。1.8标本采集后未及时送检。护士对标本未引起足够的认识,导致标本采集后放置时间过长。2不合格标本改进措施在临床工作中,血液标木的分析结果是临床医生准确诊断疾病、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而血液标本采集及送审工作不合格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影响疾病的诊治。做好预防改进措施显得十分重要。2.1溶血的改进措施。使用不足量标本时

7、,采血完毕后开启管塞片刻,放出管内多余真空;特殊情况需注射器采血分装于采血管时,应卸下针头,开塞后沿管壁缓慢注入;颠倒180度摇匀,尽量减小血样冲击力;及时摇匀5〜8次。对于一些血管条件不理想的患者,科室要重视,护士应不断提高自身静脉穿刺技术,做到一次成功。护理部经常组织技术操作训练,以促进和提高护士的穿刺技术。2.2凝血的改进措施。特殊情况需分装血样时,应以采血管额定量为准;及时轻轻颠倒180度,摇匀5~8次;选择适宜的采血针,或采血量大时边采集边摇匀;需开塞操作时,先将采血管底部向下轻敲或将其适当甩一甩,使得吸附在胶塞上的抗凝剂沿

8、管壁滑下,开塞操作完毕后,合上胶塞颠倒180度,摇匀5〜8次。提高护士的静脉穿刺技术,对于一些血管条件不理想的患者,科室要重视,护士应不断提高自身静脉穿刺技术,做到一次成功。2.3加强护士对标本采集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将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