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么治疗乳腺增生

中医怎么治疗乳腺增生

ID:44026329

大小:3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8

中医怎么治疗乳腺增生_第1页
中医怎么治疗乳腺增生_第2页
中医怎么治疗乳腺增生_第3页
中医怎么治疗乳腺增生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医怎么治疗乳腺增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怎么治疗乳腺增生耿娟(桓台县人民医院山东淄博256400)【关键词】乳腺增生;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5-0272-02乳腺增牛是乳腺组织的良性增牛性疾病,中医学中称为“乳癖”,好发于25岁~50岁的中青年女性,35岁~45岁为发病高峰,占全部乳房疾病的75%,以乳腺组织增牛性肿块、疼痛为特征,病程长,不易治愈,少数可以发生恶变,且现在起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人群也逐渐低龄化,西医多数以内分泌治疗及手术治疗为主要措施,缺乏理想的

2、药物和手段。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木病有独到之处,可取得满意效果。1.病因病机木病多与情志内伤、忧思恼怒有关,属于中医“乳癖”范畴,以乳房有形状大小不一的肿块,疼痛,与月经周期相关为主要表现。足阳明胃经过乳房,足厥阴肝经至乳下,足太阴脾经行乳外,若情志内伤,忧思恼怒则肝脾郁结,气血逆乱,气不行津,津液凝聚成痰;复因肝木克土,致脾不能运湿,胃不能降浊,则痰浊内生;气滞痰浊阻于乳络则为肿块疼痛。八脉隶于肝肾,冲脉隶于阳明,若肝郁化火,耗损肝肾之阴,则冲任失调,《圣济总录》云「'冲任二经,上为乳汁,下为月水。”所以木病多与

3、月经周期相关。冲任二脉起于胞宫,均隶属于肾,其气血上行为乳,下行为经,乳房与胞宫通过冲任二脉维系和贯通,生理上息息相关,病理上相互影响。肾与冲任密切相关,肾气不足,冲任失调,致牛乳癖。肾阴虚则肝阴必不足,肝体阴而用阳,肝阴不足则肝气不舒,肝气郁结,失于疏泄,发为乳癖。总之,中医学认为乳腺增牛症的发牛是因情志、饮食、劳倦等致病因素引起肝郁气滞、痰瘀互结及冲任失调,最终导致乳房经络阻塞而发病。木病与肝、脾、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其发牛发展是一个因虚致实,因实而虚,虚实夹杂的复杂过程,在治疗过程中抓住重点,分型辨证可获

4、得较好疗效。2•辨证论治2.1肝气郁结临床表现为乳房疼痛胀重痛轻,或走窜多变,痛无定处,乳房肿块多呈弥漫性肿大,肿块疼痛常随喜怒而增减,可伴有胸胁胀满、烦躁不安、口苦等症。治疗以清肝解郁为主,予以香附、陈皮、青皮等理气、破气解郁,生四物活血、行血、凉血、平肝敛阴而解郁,半夏、川贝、桔梗等理气化痰而解郁。疼痛较重加延胡索、郁金;肝火旺可加梔子、黄苓、木通等清肝热,泄肝火。诸药合用则肝郁解,气血调,痰浊散,诸症自消。例:张某,女,41岁。2013年8月口日来诊。自诉3天前与人争吵后双乳肿胀疼痛,伴心烦易怒,口苦纳差

5、,夜寐不安。诊见:双乳房弥漫性肿大,按之浮胀,压痛明显,皮色如常,舌苔薄黄,脉弦。彩超检查提示:双侧乳腺增生。中医辨证属肝气郁结。治以清肝解郁。处方:当归10g,川^10g,白芍10g,生地15g,黄苓10g,陈皮10g,川贝母6g,青皮10g,香附10g,远志10g,瓜篓15g,苏叶6g,甘草6g。每日I齐U,水煎服,服用18天后,乳房肿胀疼痛消失。2.2肝郁脾虚临床表现为乳房隐痛或钝痛,肿块多为片块状、团块状,可有乳头溢液,伴随症状有多愁善感,心慌心悸,纳差,倦怠乏力,月经错乱,量少、色淡等。治疗以疏肝健脾

6、,养血化痰为主。予以柴胡、陈皮等疏肝解郁,宣畅气机;白芍、当归、川苇养血、补血、行血;党参、白术、茯苓、半夏、甘草补气健脾,运湿化痰,养血安神;瓜萎、川贝等宽中理气、化痰散结。若肿块质地韧硬,常选加全蝎、蟆蚣、山甲增强化痰通络,软坚散结之效;月经紊乱选加香附、红花、益母草等理气活血调经之品。例:耿某,女,45岁。2013年11月28日来诊。自诉双乳房肿块疼痛,伴神情抑郁,心慌心悸,大便澹泄,倦怠乏力。诊见:患者神情抑郁,双乳房可触及团块状肿块,边界不清,质地中等,轻度按压痛,舌苔薄白,脉弦细,彩超检查提示:双侧

7、囊性乳腺增生。中医辨证属肝郁脾虚。治以疏肝健脾,养血化痰。处方:柴胡:LOg,当归10。白芍20g,川茸10g,党参log,白术log,陈皮log,瓜篓仁20g,茯苓log,半夏log,香附log,炙甘草6g,生姜I片,大枣3枚。每日丨齐IJ,水煎服,服用50余天,症状消失。2.3气血痰凝此型为气郁、血瘀、痰凝发于乳络所致,气郁表现为肿块宣浮肿胀,胀多痛轻,走窜不定,疼痛肿块随喜怒增减。血瘀者肿块质地多駛,疼痛多以钝痛、刺痛为主。痰凝者肿块质地多韧,疼痛多为隐痛或不痛,与月经情绪无明显关系。气、血、痰常间夹同时

8、致病,故治疗要三者兼顾,选方用药吋注意偏重之不同。可用当归、赤芍、红花、丹参等活血、行血、散瘀;乳香、没药活血消肿止痛;陈皮、川贝、香附、瓜萎理气解郁、化痰散结;山甲、皂刺通络化瘀,软坚散结直达病所;三棱、莪术活血化瘀通络,气血同治;海藻、昆布利水化痰,软坚散结;脾虚选加白术、茯苓等健脾运湿之品。诸药合用理气化瘀,活血散结,使气郁得解,血瘀得散,痰凝得化,疼痛自止,肿块自消。例:杨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