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97例下背部疼痛的临床观察

中医治疗97例下背部疼痛的临床观察

ID:44026988

大小:3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8

中医治疗97例下背部疼痛的临床观察_第1页
中医治疗97例下背部疼痛的临床观察_第2页
中医治疗97例下背部疼痛的临床观察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医治疗97例下背部疼痛的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治疗97例下背部疼痛的临床观察曲龙(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摘要】目的:临床主诉以下背部酸痛,晨起时重,活动后减轻的病患日益增多,其具有心身疾病的特征。笔者通过对97例此类病患的观察和治疗,总结了联合治疗的经验,为中医治疗此类心身疾病提供经验。方法:研究对象来自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南岗分院推拿科近2年的门诊患者,主诉符合“下背部酸痛,晨起时重,活动后减轻”。治疗采用中药内服,配合针灸、推拿外治。结果:全部97个病例,经过14天治疗之后,有效率100%,其中显效91.8%02个月后随访,76.3%的患者无复发。结论:中医联合治疗对主诉“下背部酸痛,晨起时重,活

2、动后减轻”的心身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下背部酸痛,晨起时重,活动后减轻”在这类心身疾病的临床表现中,具有特征性。【关键词】中药;针灸;推拿;心身疾病【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6-0102-02在临床上,经常有患者主诉其躯干部疼痛的部位在“腰部以上,背部以下”,性质为酸痛,每天早晨起床时出现,甚至难以转侧,通常起床活动后症状减轻。笔者统计了近2年的门诊治疗的病例97名,其中男性44名,女性53名,最大年龄72岁,最小年龄21岁。有56.7%(55人)的患者的症状会有“上午还算轻松,午后逐渐加重”的特点。仔细询问后,93.8%(91人

3、)伴有入睡困难、早醒等睡眠障碍;91.8%(89人)焦虑、紧张、抑郁、心烦;79.4%(77人)伴有心慌、心悸、胸闷、健忘;74.2%(72人)伴有口苦、咽干、头晕、善太息;64.9%(63人)有食欲不振、乏力;59.8%(58人)眼干涩、视物昏花、耳鸣、健忘。所选择的病例实验室检查、心电均无明显异常,放射线、CT检查无明显病变,血尿常规、肝功、肾功、等生化检查均基本正常,风湿抗体为阴性。笔者采用中药加针灸推拿联合治疗,疗程为14天,总有效率为100%,其中显效(下背痛消失,伴随症状基本消失或好转80%以上)91.8%(89人)。2个月后随访,下背痛反复但症状较前明显减轻者17例,占1

4、7.5%,唾眠障碍反复21例,占21.6%。无反复者76.3%(74人)。中药:采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和归脾汤加减:党参20黃茂20炒白术15当归15炙甘草15茯神20远志10炒枣仁20枳实10元肉10柴胡10黃苓10半夏10郁金15生龙骨30生牡蛎30桂枝10生姜15大枣3枚。针灸:穴位选取:四神聪、额中线、额旁一线、失眠点、太阳、神门、内关、膻中、中胶、天枢、气海、关元、血海、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太溪、太冲。患者取平卧位,穴位酒精棉常规消毒,用0.25×40mm毫针直刺,平补平泻,留针20分钟,每日一次。推拿:于下背部行按揉法3分钟;滚两侧膀胱经3分钟;点按双侧膀胱经

5、穴位从心俞到肾俞,每对穴位约1分钟;横擦命门,透热为度;擦下背部两侧膀胱经,透热为度。每次治疗大约20分钟,每日一次。病症分析: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人们普遍感觉生存压力加大,人在紧张状态下,可产生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同吋可以引起一系列生理变化,进而出现一些临床症状一一即所谓躯体化症状,患者自觉有较为严重的躯体症状,但在相应的医学检查中却没有发现明显的病理改变。出现躯体化症状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心理长期压抑得不到解决。分析所选择的97个病例,我们不难发现,患者均存在较为明显的心理因素如紧张、焦虑、抑郁等,其所诉症状无明显的病理改变,属于心身疾病。按中医辨证分析,属心脾两虚、兼有肝郁,

6、治当养血舒肝安神。方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和归脾汤加减。针灸选穴以安神定智、调和阴阳气血。推拿以疏通经络、温运脏腑。药、针、推同用可缓解躯体化症状,安抚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故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2个月后随访,虽有一定的病情反复,总体疗效较为满意。典型病例:患者李某,女,38岁,主诉腰部以上,背部以下酸痛,晨起严重,难以转侧,起床活动后减轻,午后再次逐渐加重,入睡困难、早醒,抑郁、紧张、心烦,头晕,口苦,咽干,善太息,食欲不振,乏力,眼干涩,视物昏花,健忘。舌淡红,苔博白,脉弦细。中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和归脾汤加减:党参20黄茂20炒白术15当归15炙甘草15茯神20炒枣仁20枳实10元肉1

7、0柴胡10黃苓10半夏10郁金15生龙骨30生牡蛎30桂枝10木瓜15生姜15人枣3枚。针灸:四神聪、额中线、额旁一线、失眠点、太阳、神门、内关、膻中、中皖、天枢、气海、关元、血海、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太溪、太冲。患者取平卧位,穴位常规消毒,用0.25×40mm毫针直刺,平补平泻,留针20分钟,每日一次。推拿:于下背部行按揉法3分钟;滚两侧膀胱经3分钟;点按双侧膀胱经穴位从心俞到肾俞,每对穴位约1分钟;横擦命门,透热为度;擦下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