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脂溢性皮炎的偏方

中医治疗脂溢性皮炎的偏方

ID:44027291

大小:2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8

中医治疗脂溢性皮炎的偏方_第1页
中医治疗脂溢性皮炎的偏方_第2页
中医治疗脂溢性皮炎的偏方_第3页
中医治疗脂溢性皮炎的偏方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医治疗脂溢性皮炎的偏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治疗脂溢性皮炎的偏方常可用荆芥15克,防风10克,蝉蜕10克,生地10克,苦参10克,何首乌10克,银花10克,连翘10克,蒲公英10克,甘草5克,每日一剂,水煎两次,合并煎液分两次服用。另外其他药方还有:中药外洗方【组成】苦参、王不留行、明矶、苍耳子、金银花、野菊花、蛇床子、地肤子、地榆、石菖蒲各30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外洗。连续用15日观察疗效。治疗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食物,禁烟、酒类。【功效】燥湿收敛,凉血散结,祛风止痒,清热解毒。清肺方【组成】党参、金银花、紫花地丁、蒲公英、生何首乌各30克,黄连3克,黄柏、菊花、生山楂各10克

2、,桑自皮、枇杷叶(布包X丹参各15克,炙甘草5克。发病较急,皮损潮红明显,有渗出、糜烂,同时有口渴心烦,大便干燥,舌质红,苔白或白腻,脉弦滑或滑数。湿热内蕴,热重于湿者,酌加清热利湿,并佐以凉血之品,如炒山梔子、泽泻、生地黄等;发病较缓,皮损淡红,大便不干或伴有便澹,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滑,辨证属于湿热内蕴,湿重于热者,酌加健脾利湿之品,如猪苓、茯苓、白术等。【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每次约200毫升,早、晚各服1次。【功效】健脾化湿,清热解毒,凉血泻肺。玉女煎【组成】地骨皮、牡丹皮各15克,山萸肉、枸杞子、知母各10克,泽泻6克,沙苑子18

3、克,甘草4克。痒甚者,酌加蝉蜕、乌梢蛇、徐长卿、防风;脱屑多者,酌加何首乌、当归、赤芍、白芍;伴座疮者,酌加野菊花、黄连、大黄;囊性者,酌加浙贝母、夏枯草、白英;脂溢甚者,酌加五味子、乌梅;伴有脱发者,酌加何首乌、侧柏、地榆;皮肤湿糜者,加生慧该仁、龙胆草、黄连、苦参。【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配合外治法:局部涂抹京珠堂人参玉面膏,有人参、苦参、丹参、黄连、黄柏、洋甘菊提取制成,能去脂、杀菌、消炎、止痒。【功效】补肾滋阴,清热祛风,燥湿敛精。祛屑汤【组成】苦参、白鲜皮、地肤子、白芷各20克,大黄、土槿皮、丿11椒、黄柏各15克,侧柏叶30克,连

4、翘25克。【用法】将上述药物用2000毫升凉水放入沙锅内浸泡4小时,先武火后文火煮沸30分钟,过滤后再煮3•次,2次药液共倒入盆内,待温后将头浸入。每日3■次,熏洗3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1齐!J连用3H,3剂为1个疗程。嘱患者忌食腥辣发物,少食含脂肪、糖类食物。【功效】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祛风除湿,活血凉血。清脾术苓汤【组成】赤茯苓、黄苓、白术、苍术、麦门冬、山梔子、泽泻、玄明粉、枳壳各9克,生地黄30克,连翘15克,茵陈12克,灯心草、竹叶各3克,生甘草6克。除部分患者给予维生素B。、多酶片等辅助药外,停用其他药物。【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

5、2次服。7日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评定疗程。【功效】健脾^湿,清热解毒。酒泡中药【组成】花椒、毛姜、红花、补骨脂、当归各25克。【用法】上药硏碎后,加普通白酒200~250毫升,浸泡1周,过滤药液备用。【功效】养血生发,祛风止痒。地防解毒汤【组成】地肤子、防风、野菊花、连翘、山梔子、沙苑子、苍耳子各15克,虎杖20克,蒲公英、土茯苓各30克。【用法】每日1齐!J,水煎服。药渣加水煮沸后待温外洗。10日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不用其他药物。【功效】疏风清热,利湿解毒。蛇茵汤【组成】白花蛇舌草、茵陈各60克,苦参、生慧或仁、生地黄各15克,玄参、泽泻

6、、冬瓜皮各12克,赤茯苓皮、知母、山楂、侧柏叶、虎杖各10克。油腻性鳞屑较多者,酌加地肤子、猪苓;皮肤干燥、痒甚者,酌加小胡麻、当归;搔破渗液者,酌加车前子、黄柏;皮肤红斑、丘疹色红者,酌加黄苓、金银花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