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课堂上教师引导策略

例谈课堂上教师引导策略

ID:44031826

大小:31.7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18

例谈课堂上教师引导策略_第1页
例谈课堂上教师引导策略_第2页
例谈课堂上教师引导策略_第3页
例谈课堂上教师引导策略_第4页
例谈课堂上教师引导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例谈课堂上教师引导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例谈课堂上教师引导策略课堂教学是通过知识引导人的智慧成长的一个载体,是教师对学生智慧的引导、激发和唤醒。正如德国的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既能向学生呈现清晰的课堂教学环节,让数学课堂渗出数学味,又能积极应对课堂上随机发生的教学事件,并予以有效地引导。特别是当学生出现一些差错时,教师还要能智慧地表现为“润物细无声”,这也是新的课改理念对教师寄予的希望。一、面对学生答非所问时,导

2、之以“情”案例1:《分数的初步认识》中的一个片段:学生纷纷上来把自己涂好的1/2纸片贴在黑板上。这时,有一位学生上来,把自己涂好的1/4纸片也贴了上去,学生中一片哗然。老师却亲切地问他:你涂的是什么意思?能写出来?学生写出1/4后,教师要求全班学生跟读一遍。接着教师又说,刚才老师要求涂1/2,他却涂了1/4,大家有什么看法?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这位同学不认真听讲,多涂了,跑题了,涂错了等等。这时教师大声地说:“我觉得你很有超前意识,你超出老师的要求,涂了个1/4,老师谢谢你!等下我们再来研究”。后来学生纷

3、纷涂出1/&1/16等不同的分数,黑板上贴满学生的作品。剖析:这个片段里,这位学生原本身陷''答非所问”的尴尬境地,按惯例是要挨训的。可教师的一句谢意,非但让学生找回了自尊与自信,而且也激发全班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把学生明明白白的错误给缩小了,把模模糊糊的可取之处给放大了,这看似一种简单的“错位”,却给学生营造出安全、宽松的学习氛围。这种艺术化的处理方法正是导之以“情”的魅力所在。引导策略:学生来校接受教育,不仅要在知识与能力方面得到发展,而且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要得到和谐发展。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

4、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特别是一些发生“错误”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大的宽容,要用自己智慧的眼睛发现学生身上闪光的东西。运用转化角度的方法评价学生,以情激人,包容、接纳学生的错误,呵护他们、激励他们,不断为课堂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二、面对知识的负迁移时,导之以“思”案例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片段:教师先复习长方形面积计算后,接着在电脑上将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猜猜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由于学生受到上面知识负迁移的影响,很多学生认为是两条邻边相乘

5、。教师对学生大胆猜想的举动给予肯定和欣赏,然后顺着学生的思路进行质疑:如果是两条邻边相乘,那么这个长方形不就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教师又运用电脑动画,将平行四边形移到长方形图上,让学生比较两个图形是否一样大?经过一番观察、分析,学生发现两个图形面积不相等。于是,教师趁热打铁,继续把平行四边形的边框往下拉,面积越来越小,从中学生明白了两条邻边相乘不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师又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你能否运用学过的知识加以解决?学生四人为一个小组,很快就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剖析:在这个教

6、学片段中,教师并没有回避或遮掩学生的错误,而是故意暴露错误,然后耐心引导,精心调控,让学生充分讨论,充分展示其思维过程,进而引发研究,引导学生从错误中求知,从错误中探究。在师生、生生对话与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得到点燃,学生真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引导策略:由于小学生的认知基础、思维方式和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局限,他们在探究新知时难免出现一些错误,而只要是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其错误中总有存在的理由,因为错误是孩子们最朴实的思想、经验的最真实的流露。教师若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先让学

7、生充分展示其思维过程,然后将错就错,进行引导、转化,帮助其得出正确的结论,使其走向成功的道路,可为学生的学习开拓一番新的天地。三、面对学生的小错误,导之以“度”案例3:“化简比”一课教学片段:当新课刚学完,教师出示3/7:3/10,要求学生化简。一个学生板演出3/7:3/10,“错了”,“反过来!"顿时教室里出现了反对声。大多数听课老师认为,这是一个只要稍加提示,就能意识到的低级错误,无须多费唇舌。可这位教师适时调控课堂,处理错误的办法可谓小题大做,颇具匠心。教师没有马上让其他学生说出正确答案,而是先

8、让这位同学说说自己的解题想法,肯定其积极思考后,接着进行集体查错、思错、纠错活动,最后,组织学生猜想(分子相等的两个比,化简比的结果有什么规律?)、小组举例验证、反思归纳,,达成共识。剖析:让学生紧紧抓住错误,让错误成就真实的课堂,这是本教学片断一个突出的亮点。学生对问题缺少理性分析,他们第一感觉是分子相等,可以马上去掉。可没想到的是,这样的结果是比值发生了变化。为了避免更多学生重蹈旧辙,给学生留下更深的印象,这位教师及时地借题发挥,产生过程性的生成。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