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内陷整形术治疗现状

乳头内陷整形术治疗现状

ID:44033937

大小:63.02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0-18

乳头内陷整形术治疗现状_第1页
乳头内陷整形术治疗现状_第2页
乳头内陷整形术治疗现状_第3页
乳头内陷整形术治疗现状_第4页
乳头内陷整形术治疗现状_第5页
资源描述:

《乳头内陷整形术治疗现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乳头内陷整形术治疗现状乳头内陷是女性乳房常见的畸形,临床表现为乳头埋没于乳晕之下,乳头内陷常为双侧性,两侧凹陷程度可相同或不同,也可单侧发生。乳头内陷不仅妨碍女性乳房美观和哺乳功能,而且内陷乳头易藏污纳垢,造成感染、糜烂、异味等,影响患者的生活并造成自卑心理,多数为先天性。据Schwager[1]研究,先天性乳头内陷是乳头中胚层发育障碍,纤维组织及乳腺导管短缩,乳头下缺乏组织支撑,致使乳头不能突出,其发生率约为2%o后天性者多继发于外伤、炎症、肿瘤及手术后乳头乳晕下方组织瘢痕挛缩等,如反复乳腺炎症可造成乳头内陷

2、,巨乳缩小整形术后易有乳头内陷并发症。另外,青春发育期长期过紧压迫乳头也可导致。乳头内陷分型,国内多采用王炜[2]分类法,其中I型半“露头”,II型勉强可“露头”,III型完全不“露头”。乳头内陷的治疗根据不同类型可采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I型乳头内陷多保守治疗,而II、III型乳头内陷多手术矫正。自从1879年Kehrea[3]首次手术治疗乳头内陷以来,各种手术方式层出不穷。本文对近年来常用的乳头内陷整形术的各自特点进行比较,现综述如下。1保守疗法治疗乳头内陷的保守疗法较多,最初的方法比较温和,如:手法牵引、

3、负压抽吸等,只适用于轻度患者,后来方法逐渐改进,出现了可持续牵引乳头的器械或矫正器,保守疗法也开始用来治疗中、重度患者,有学者[4]提出未生育女性,手术前应该试用乳头牵引等保守疗法,以保证将来维持正常的哺乳功能。从理论上讲,一个持续牵引的损伤肯定小于手术后的松解。临床经验证明,恰当的保守治疗方法对各种类型的乳头内陷患者有效。1.1手法牵引:单纯用双手来牵引内陷的乳头,不借助外力及器械。现在有比较规范的手法和动作,需长期坚持,对轻度内陷患者有效。1.2负压吸引:多用吸奶器吸引或注射器抽吸。利用负压原理拉长乳头,使

4、乳头膨出,当吸奶器或注射器与皮肤接触不好时,易漏气而致负压不够,或需他人从旁协助,实际应用较繁琐,轻度内陷患者坚持使用有效,另外,这种方法还常被用于手术矫正乳头内陷的后期维持治疗,效果满意。1.3器械吸引:既然负压吸引有效,就有学者想设计出较省力且合理的持续负压吸引装置,姜会庆等[5]就设计了一种乳头隆起器,包括乳头罩,气体阀门和负压吸引装置三部分,患者可自行操作,但负压很难准确控制,时有漏气,不能做到持续牵引。此类装置还待改进,且该法需长期佩戴应用,对中、重度乳头内陷效果欠佳。1.4钢丝持续牵引:根据张力-效

5、应原理,赵茹等[6]报道了自制乳头内陷矫正器,利用一次性注射器和钢丝制成,理论上矫正器方法能够松解挛缩、延长导管和再生支撑组织,且没有附加损伤,但在牵引过程中,钢丝从矫正器下方经过,易压迫摩擦皮肤,引起皮肤破溃。为此,陈保国等[7]对矫正器进行了改良,让钢丝从矫正器上方穿出,不接触皮肤,从而避免了钢丝对皮肤的压迫。Teng[8]也改良了持续牵引器,安装了弹簧装置。此法几经改进,演化成了现在常用的利用钢丝十字交叉进行持续牵引的方法,适用于各型乳头内陷的治疗,少见复发者,且乳头感觉、血运保持良好,哺乳功能也可保留。

6、2手术疗法自1879年,Kehrea[3]首次报道手术矫正乳头内陷以来,各种手术方式层出不穷。20世纪70年代以前出现的术式中,以乳晕多瓣法和乳晕菱形切除法多见。这些方法术后乳头突出不理想,易于复发,乳头往往是锥形而非柱形。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术式多以填充空虚为主,填充所用组织有乳腺组织瓣、乳晕真皮瓣,也有采用自体或异体游离组织的,这些方法均提高了治疗效果,但不同术式各有利弊。理想的乳头内陷矫正术大多需同时符合5个方面的要求[9],我们据此总结归纳为:①伤口愈合良好,瘢痕不明显;②乳头外形自然;③乳头血运良好

7、,无坏死;乳头感觉、勃起功能正常;④乳头无回缩或复发;⑤哺乳功能能保留。为此,王炜总结出保证手术成功的原则[2],大致可归纳为:松解挛缩,填充空虚,阻断回缩和防止复发。现将近年来应用较广泛的几类手术方式总结如下:2.1乳晕多瓣法:在乳晕上切除多个皮瓣后直接拉拢缝合,代表术式有六瓣法、Skoog四瓣法[10]以及乳晕皮肤菱形切除法[11]等,这类方法仅靠乳晕皮肤支撑乳头,但临床实践中仍存在切口瘢痕多,未能充分松解异常回缩的纤维束,没有补充乳头基底支撑组织等缺点,这些方法术后乳头突出不理想,易于复发,乳头往往是圆锥

8、形而非圆柱形。后有学者Ranakishnan[12]、Hauben等[13]在切除乳晕瓣的基础上,又提出松解乳头下挛缩组织,并进行荷包缝合,这种方法不易掌握埋线松紧度,术后易复发或影响血供。宋震坤等[14]设计了星形皮瓣以矫治先天性乳头内陷,乳头外观较丰满,但术后瘢痕仍明显,且基底有一定张力。陈小平[15]设计采用“H”形乳晕皮瓣,疗效满意,但可导致术后乳晕过小。2.2游离组织移植法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