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副伤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伤寒、副伤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ID:44034405

大小:9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18

伤寒、副伤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_第1页
伤寒、副伤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_第2页
伤寒、副伤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_第3页
伤寒、副伤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_第4页
伤寒、副伤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_第5页
资源描述:

《伤寒、副伤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伤寒、副伤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6001—1995刖a伤寒、副伤寒是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小规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自从发现伤寒、副伤寒病原体以來,本病不论在临床或病原学方面均有很大进展,总发病率在趋向卜•降。但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文化水平各地区发展不平衡,每年仍有相当的发病数,小规模爆发流行时有发生。制定适用于全国范囤的伤寒、副伤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对指导诊断、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预防控制发病均具有实际意义。在本标准编制过程中,充分利用我国在伤寒、副伤寒防治方面的成果,并使Z在有关条FI中得到表达。本标准的附录

2、A、附录B都是标准的附录;木标准的附录C是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传染病教研室。木标准主要起草人:汪复、翁心华。本标准由卫住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卫牛部传染病防治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伤寒、副伤寒的诊断原则(包括临床诊断标准与确诊标准)、诊断标准和防治原则。木标准适用于我国所有城市和农村各级医疗保健、卫生防疫机构。2定义伤寒(typhoid)、副伤寒(Paratyphoid)是由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甲、乙、丙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临床上以持续高热、相对缓脉、特征性中毒症状、脾肿

3、人、玫瑰疹与口细胞减少等为特征。肠出血、肠穿孔为主要并发症。3诊断原则伤寒、副伤寒可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经过及免疫学检查结果作出临床诊断,但确诊则以检出致病菌为依据。4诊断标准4.1临床诊断标准在伤寒流行季节和地区有4.1,1.4.1.2和4.1.3可作临床诊断。4.1.1持续性高热(可达40〜41C)为时1〜2周以上。4.1.2特殊中毒面容,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肝脾肿人。4.1.3周I罚血象白细胞总数低下,嗜酸性粒细胞消失,骨髓象中有伤寒细胞(戒指细胞)。4.2确诊标准临床诊断病例如有以下项目Z—者即可确诊1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4.2.1从

4、血、骨髓、尿、粪便、玫瑰疹刮取物中,任一种标木分离到伤寒杆菌或副伤寒杆菌。4.2.2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肥达氏反应“O”抗休凝集效价$1:80,伤寒或副伤寒鞭毛抗体凝集效价$1:16(),恢复期效价增高4倍以上者。5预防原则伤寒、副伤寒是消化道传染病,预防重点是加强饮水、饮食卫生和粪便管理,防蝇、灭蝇,消灭苍蝇孳牛•地,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卫牛宣教,提高群众卫牛水平和自我保护意识(见附录B(标准的附录)]。5.1控制传染源5.1.1及时发现病人和带菌者,给予肠道隔离。大小便等排泄物用等量20%漂白粉澄清液混合2h,便器用3%漂白粉浸泡lh,食具可煮沸消毒

5、。患者停用抗菌治疗后1周,每周作丿呆、粪培养,连续两次阴性者方可解除隔离。5.1.2保育员、饮食业人员应定期作粪培养及Vi抗体检测。慢性带菌者不应从事上述工作。5.1.3对密切接触者应行医学观察,从停止接触起算,至少三周。5.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饮食、饮水卫生,保护水源,做好粪便、污水、垃圾的管理和处理,注意饭前便后洗手,切断传播途径是木病预防措施的重点。5.3保护易感者5.3.1流行区居民以及流行区旅行者、清洁工人、实验室工作人员及其他医务工作者、带菌者家属等为主动免疫对象。国内所用者为伤寒、副伤寒甲、乙的三联混合死菌苗,皮下注射3次,间隔7U,接种后

6、2〜3周可产生免疫力,以后每年加强一次。严重心脏病、肾脏病、高血压、活动性结核、发热者及孕妇均属禁忌。5.3.2口服减毒菌苗在试用中,其效果有待进一步验证。6治疗原则病原治疗为关键,氟睦诺酮类为首选,常用者为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但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忌丿IJ。后者可川头他曲松或头他噬叼。但对不宜用氟嗪诺酮类药物或头他菌素过敏者,氯得素仍然町作为选用的药物,但应注意其应用指征与副作用。肠出血者应暂禁食,大量出血者应输血,并发肠穿孔吋宜及早手术治疗1见附录C(提示的附录)]。附录A(标准的附录)实验诊断方法A1病原学诊断方法A1.1细菌培养A1.1.1标

7、本收集按不同病期采集不同种类的标本。A1.1.1.1血标木宜在病程的第1〜2周采集,但只要发热未退,两周以后仍可获得阳性结來,采血量不少于5〜10mL,己用氯霉素者取血凝块作培养。A1.1.1.2骨髄培养宜在病程的笫1〜2周送检。A1.1.1.3粪便标本宜在病程的第3〜4周送检。A1.1.1.4尿标本宜在病程的笫3〜4周送检,阳性率较低,采集时应避免粪便污染。A1.1.1.5玫瑰疹的刮取物或活检切片。A1.1.2培养血液和骨髄穿刺液先进行增菌培养,粪、尿(沉渣)可直接接种于鉴別培养基,经37°C24h培养后挑选可疑菌落,进一步作生化反应和血清学鉴定。A

8、1.1.3鉴定A1.1.3.1菌落形态:在普通培养基上伤寒杆菌形成中等大小、无色半透明的、表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