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及对策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及对策

ID:44037531

大小:31.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0-18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及对策_第1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及对策_第2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及对策_第3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及对策_第4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及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及对策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西街小学韩玉娥目前我国小学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下,加强了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力度,强调在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信息技术。虽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观念能够在一些地区被广大教师所接受,但是在大部分学校的实践过程中还是普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误区。何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整”是整体和整理,“和”是协调和融合。“整合”是将全部资源,根据完整性、系统性与有序协调的原则进行整体设计,以达到最优化的效果。它是一个过程,是一种互动,是一种和谐,是一种系统的整体的设计。简而言之,信息技术与课

2、程整合的实质是课程信息化。大家知道,传统的教学系统是由教师、学生和教材这三个要素构成的,在现代化教学环境下还要多增加一个要素,这就是教学媒体。既然是一个教学系统,从系统论的观点考虑,几个要素就不是简单地、孤立地拼凑在一起,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整体。所谓教学结构正是这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是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一、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处于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逐步进入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在这个特定的摸索实验阶段,主要存在三大误区。(

3、一)、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理解存在偏差。在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凸现了新课程标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理解上的失误,有些教师对学生的主体定位失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无限夸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出现绝对化倾向。大家知道,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活动所形成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即教学这对矛盾中的两个侧面,彼此对立而又统一。只有教师没有学生,

4、或者只有学生而没有老师都不能形成教学过程,即不可能构成教学这对矛盾。教学总是师生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双边活动过程。传统的灌溉式教学以教师的“教”为主,在现代教学模式中强调的是以学生的“学”为主。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有些教师却把学生的主体作用理解为放任自流,而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特别是在网络教学时,个别教师出现让学生在网络放任自学的现象。没有一个合理的引导和监控,学生在网络上毫无目的地乱碰乱撞,这样课堂的教学任务如何能够完成。如在进行人教版信息技术第三册第9课网上搜索的教学中,让学生查找自己所需的信息,教师让学生自主查找。一开始学生为查到自己

5、想要找的信息而感到惊喜,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但惊喜之余,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强、缺乏鉴别能力和自制力,同时又善于模仿的特点,在这个五花八门的网络上难以避免会接触到一些不健康的内容,如果缺乏教师的监控和管理,由此带来负面影响将会给学生的身心造成巨大的伤害。2、合作探究流于形式。新课程标准突出学习方式的变革:自主、探究与合作。合作探究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团队协作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然而在目前的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作为协作的组织者和观察者缺乏对学生合作探究的有效指导,学生缺少

6、对既定目标任务的分析、分配与交流,使合作探究变成小组中基础比较好的学生之间的合作,甚至于变成小组长的一人行为,成果展示并不是全体组员合作的结果,仅仅是个别学生的意见而已。如在上信息技术第一册第6课《学会使用帮助功能》这一课时要让学生利用帮助提高操作技能,教师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合作探究,于是优秀的学生能够从中提高操作技能,但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只是作为陪衬而存在,根本没有从中学习到什么,更别谈操作技能的提高了。(二)、教师对自身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存在误解现代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的“学”为主,并不是就让学生在计算机上瞎碰瞎撞,不是每一个概念都要

7、学生自己去建构。教师的演讲、解释、传授知识还是必不可少的。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咨询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1、教学情境的创建偏离教学目的。教师要精心营造教学情境,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吸引住所有的孩子,仿佛他们就是情境中的人物,让他们在一个温馨的、舒适的情境中学习,在玩中学、在学中练,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创造的舞台。但目前来看,出现这样一个情况,有的教师以为上课了,只要有多媒体,有课件,有了先进的教学仪器的应用就是一节好课,没有了多媒体的支持就感到无所适应,于是出现了这种情况:不必用多媒体的

8、用了多媒体,学生已经了解的偏偏画蛇添足地去演示,明明教师应该板书的,全变成了统一死板的电脑文字。归根结底一句话,这并非为了追寻合理的教学情境,而是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为了“情境”而情境。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