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齿相关性口腔黏膜损害的临床探析

义齿相关性口腔黏膜损害的临床探析

ID:44039190

大小:3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8

义齿相关性口腔黏膜损害的临床探析_第1页
义齿相关性口腔黏膜损害的临床探析_第2页
义齿相关性口腔黏膜损害的临床探析_第3页
义齿相关性口腔黏膜损害的临床探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义齿相关性口腔黏膜损害的临床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义齿相关性口腔黏膜损害的临床探析【摘要】目的探讨义齿相关性口腔黏膜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88例,均为我院口腔科门诊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欲对活动义齿更换的患者,回顾分析临床资料。结果本次研究188例患者中,发生义齿相关性口腔黏膜损害91例,占48.4%o女性高于男性发病率(P〈0・05);可摘局部上/下颌义齿低于全口下/下颌义齿发病率(P<0.05);使用年限越长,黏膜损害发生率越呈较高水平(P<0.05)o义齿清洁剂浸泡发生义齿相关性口腔黏膜损害率最低,占7.7%,显著低于其它方法,差异有统

2、计学意义(P<0.05)o结论分析造成义齿相关性口腔黏膜损害的发生因素,行针对性预防,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率,提高应用安全性。【关键词】义齿相关性口腔黏膜损害;影响因素;应对措施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610-02近年來,经济的迅猛发展显著提高了公众生活水平,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对义齿应用有了更高的需求。义齿相关性口腔黏膜损害(DML)是由义齿材料、附着菌斑或固位力机械刺激对口腔黏膜造成损害所致,包括急性及慢性两种类型,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引起口腔黏膜损害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应对性措施,是降低不

3、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义齿使用效果的关键[1]。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88例,均为我院口腔科门诊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欲对活动义齿更换的患者,回顾分析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88例,男82例,女106例,年龄35-86岁,平均(64.5±3.5)岁。可摘局部上/下颌义齿134例,全口上/下颌义齿54例。使用时间:10年49例。排除伴有全身严重疾病者。其中发生义齿相关性口腔黏膜损害的患者91例,均经病理诊断确诊,其中创伤性溃疡27例,红斑7例,慢性红斑型念珠菌口炎20例,口

4、腔癌9例,慢性肥厚型念珠菌口炎17例,角化11例。1.2方法自制调查问卷,对患者性别、可摘义齿类型、使用义齿时间、清洁义齿方法进行询问并记录。若患者义齿>1个,仅对其中1个情况记录。义齿清洁方法包括:义齿清洁剂浸泡+牙刷刷洗、无特别清洗、义齿清洁剂浸泡、牙刷刷洗法、自来水冲洗。1.3统计学分析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总发病率及性别因索本次研究188例患者中,发生义齿相关性口腔黏膜损害91例,占48.4%。其中女性58例,占54.7%;男性

5、33例,占40.2%0女性高于男性发病率(P<0.05)o2.2义齿类型可摘局部上/下颌义齿134例中,发生义齿相关性口腔黏膜损害57例,占42.5%;全口下/下颌义齿54例中,发生义齿相关性口腔黏膜损害34例,占6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2.3使用时间10年组为65.3%o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义齿清洗方法义齿清洁剂浸泡发生义齿相关性口腔黏膜损害率最低,占7.7%,显著低于其它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lo3讨论临床实践表明,可摘义齿是治疗牙列缺失和牙列缺损的有效修复手段,但

6、因受义齿部分固位方式和经常摘戴的影响,使口腔黏膜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2]。且义齿戴入口腔后,唾液、食物碎屑等在口腔黏膜基托间聚集,促进义齿表面菌斑数量增加,其产牛•的毒性物质使口腔黏膜受到损害。结合木次研究结果显示,女性更易发生黏膜损害,其原因为女性更为敏感,增多了义齿摘戴次数,使对黏膜的刺激加大,且女性戴义齿者多在更年期,卵巢激素分泌下降,口腔黏膜发生萎缩性改变,易有病变发生。局部义齿佩戴者发生黏膜损害的比例低于佩戴半口义齿者,可能因半口义齿多以黏膜支持为主,机制刺激较强、菌斑更易聚集所致。牙刷刷洗法易磨损基托表现,利于细菌

7、沉着,义齿清洁剂可通过物理化学变化对菌斑和污物清除,进而延长义齿使用时间,降低黏膜损害发生率,故优于其他方法。义齿使用时间越长,黏膜损害率越高,与义齿有破损,固位较差,牙槽ill脊吸收等多因素相关。分析病变类型,活动义齿造成的早期创伤性溃疡较多见,需引起重视。口腔癌和角度多见于男性,可能与吸烟因素相关。综上,分析造成义齿相关性口腔黏膜损害的发生因素,行针对性预防,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率,提高应用安全性。参考文献[1]李秉琦•口腔黏膜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7-33.[2]张英,闻妍,康媛媛•成人口腔黏膜念珠

8、菌病的多因索分析[J]•微生物学杂志,2009,29(6):45-4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