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宁市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

常宁市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

ID:44041616

大小:11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18

常宁市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_第1页
常宁市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_第2页
常宁市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_第3页
常宁市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_第4页
常宁市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常宁市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常宁市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摘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乡村旅游以其鲜明的特色和功能,在满足旅游消费需求的同时,有效促进了贫困农村的经济发展,成为城乡互动的一种有效模式。研究常宁市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不仅是对常丫市统筹城乡发展格局及新农村建设的有益补充,也是对中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进一步探索。【关键词】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新农村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对策一、常宁市乡村旅游资源基础及市场规模乡村旅游是一种以传统的农业经济和乡村资源为基础,以城市居民为巨大潜在市场,满足都市人享受田园风光,回归淳朴民俗欲望为冃

2、的的旅游产品。传统的农业资源借助这种产品能够实现更高的附加值。常宁市自古就是物华天宝、人文荟萃Z地,其独特的口然条件、历史文化底蕴和社会人文环境孕育了丰富多样的乡村旅游资源。从田园风光、溪水漂流、乡村聚落、乡村建筑到天堂印山、农耕文化、民风民俗、节庆文化;从农业观光到农产品品尝、购物;从传统农业生产到现代化高效农业等等,均有可开发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景观,为常宁市乡村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常宁市具有区别意识的乡村旅游自1998年才开始自主发展,现已具有一定的规模。2006年,常宁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总人数达

3、45万人次,占全市国内旅游接待人次数的41.6%,实现直接旅游总收入1.6亿元。目前,全市共有乡村旅游景区(点)数240个,客房数总量4208张床位;全市被命名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单位2个;“全省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单位5个。直接吸纳农民就业人数1.3万人,间接提供劳动就业岗位6万人。到2010年,全市旅游农业游客总量将达到500万人次,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5%,预计约占当年全市国内旅游总人次的48.5%,常宁市乡村旅游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二、常宁市乡村旅游市场发展模式及其面临的挑战乡村旅游发展具有强大的综合

4、带动、文化交流、信息流通和辐射功能,也是缩小城乡差距、加快新农村建设现代化进程的重要载体。目前,常宁市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大致有七种:(1)农家乐及乡村饭店发展模式。常宁市乡村旅游发展主要以农家乐作为载体,全市的“农家乐”数量已多达250余个,年接待游客量达到30余万人次,占常宁市乡村旅游收入的65%左右。此外,还有部分乡村饭店在传统农家乐基础上发展起来,主要分布在“半小时经济圈”区域。(2)生态及高科技农业园模式。该模式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明显,发展势头良好,是常宁市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模式。主要分布于常宁市现

5、代农业园区(油茶、葡萄、花卉、烟草、茶叶、水果等)、常宁市生态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区、常宁市农业科技博物馆、万寿、塘湾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园等。(3)森林公园模式。该模式是我市乡村旅游发展的最原始形态。主要分布于天堂山森林公园、铜钟岭森林公园、泉峰寺森林公园等。。(4)塘湖垂钓模式。常宁市地形复杂,山塘湖水库众多,开展塘湖垂钓乡村旅游,有利于都市居民假日休闲,消热避暑,有利于农民增加收入,两全其美。(5)古镇民俗节事模式。主要分布在各级历史文化古镇和民族风情村,如庙前清朝古民居、塔山瑶族盘龙王节、古婚民俗风情、大堡、

6、到湖、新洲、松柏、央田端午龙舟节、尝新节、中元节等。(6)景区带动型模式。主要是指以重点旅游景区为核心,把景区的部分服务功能剥离出来,吸纳周边乡村的农民参与旅游接待和服务,从而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形成旅游景区和社区经济的互动发展,更有利于建设好新农村,有利于农民发家致富。如宜阳塘湾区、万寿区、天堂湖洋泉区、庙前区、罗桥区、泉峰寺胜桥区等均属这种模式。(7)森林公园探险漂流模式。该模式主要适于吸引年轻人爬山、攀岩、野营、钻洞探险及溪水漂流。如天堂山森林公园、铜钟岭森林公园、泉峰寺森林公园、西江漂流惊险刺激。常宁市

7、总面积2046平方公里、是一个总人口达86万的古老县级市,城市与农村的二元结构十分明显。目前,常宁市发展乡村旅游面临着以下问题:(1)乡村旅游模式发展不平衡,配套功能服务产品不齐全。目前,除农家乐模式较为成熟外,其他乡村旅游模式如生态农业园、森林公园、民俗节事旅游、森林公园探险漂流等在产品规划、建设、包装、宣传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不齐全,不能满足游客的多层次需要。(2)乡村旅游产品档次较低,乡村核心文化挖掘不深入。很多乡村旅游产品无法反映农事农艺、乡村生活、乡土习俗、劳作体验等乡村核心文化内涵

8、,更缺乏具有参与性、知识性、娱乐性,能充分展示“村野文化”的旅游活动内容。(3)乡村旅游产业效益不高,经济联动效应不明显。乡村旅游理应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源和加速器,但目前常宁市乡村旅游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还不高,所占比例偏低,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拉动作用还不够充分。三、常宁市发展乡村旅游的对策及建议首先,因地制宜地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以市场导向配置资源,引导乡村旅游向优势地区集屮。加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