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叶产钳助产88例临床体会

单叶产钳助产88例临床体会

ID:44042373

大小:2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8

单叶产钳助产88例临床体会_第1页
单叶产钳助产88例临床体会_第2页
单叶产钳助产88例临床体会_第3页
单叶产钳助产88例临床体会_第4页
资源描述:

《单叶产钳助产88例临床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单叶产钳助产88例临床体会作者:罗春珍单位:362014福建泉州市洛江区马甲医院【关键词】单叶产钳助产临床体会使用产钳分娩可更加迅速,因此在情况紧急的情况下使用更好。此外,产钳也可用在胎位异常时,譬如臀位和面先露。一些有经验的医生也可使用它来作旋转。在美国阴道助产的使用率在10%〜15%,所有的产科工作人员须熟悉吸引器和产钳的使用,包括其指征、并发症以及如果适当地记录阴道手术助产的操作。我院2006年8月〜2008年7月试用单叶产钳助产,发现其操作简单,助娩快捷,对母儿损伤小。现我院已用单叶产钳取代了头吸助产,减少了助产并发症的发生。资料与

2、方法2006年8月〜2008年7月本院头位阴道分娩2365例,阴道助产232例,助产率9.8%。其中产钳(双叶)助产104例,占44.8%;单叶产钳助产88例,占37.9%,胎吸助产40例,占17.2%。三组产妇年龄、胎产次、骨盆大小、新生儿体重等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方法:单叶产钳:①适应证:子宫收缩乏力,第2产程延长或有延长倾向者;胎儿宫内窘迫或母体患有某些疾病需缩短第二产程者;瘢痕子宫、产妇不宜用力者。②条件:胎头骨质部最低点达S≥+3;枕先露;宫口开全;胎膜已破。助产方法:钳叶选用Simposon's或Kel

3、land's产钳左或右叶。产妇取膀胱截石位,导尿排空膀胱。对丁枕横位、枕后位需先转成枕前位,使助产成功率提高。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第1胎会阴左侧切开。放置钳叶方法:左枕位时置左钳叶,术者左手握左钳柄,凹面朝前,右手4指指掌面朝前,伸入胎头与阴道后壁之间,将左钳叶沿右手掌伸入手与胎头之间,然后右手引导钳叶徐徐向胎头左侧深部滑行,最后钳叶置于胎头左侧枕部。右枕位时置右钳叶,术者右手握右钳柄,左手四指指掌面伸入胎头与阴道后壁之间,与置左叶相同方法,弓I导右钳叶滑行至胎头右侧枕部。正枕前位时,根据术者习惯任意置一钳叶在相应头一侧。娩出胎头方法:以

4、枕骨侧下方为支点,左枕位为逆时针旋转,右枕位时顺时针旋转,边旋转边向前上方撬出胎头。正枕位时,无需旋转,直接向前上方带出。注意事项:娩出胎头时注意着力点一定要在钳叶前端,胎头与钳叶之间似乎有一种角度的感觉,但实质上钳叶仍有与胎头紧贴,钳叶方向与胎头枕骨方向一致,子宫收缩乏力时腹部适当加压协助娩出。结果胎头位置与助产结局:胎头拔露时,三种助产均一次成功。但头颅未达盆底时,单叶产钳及胎吸失败率教高。见表1。表1胎头位置与助产结局(略)置器至胎儿娩出时间:第1次置器至胎儿娩出时间,单叶组1.61±0.91分钟,头吸组4.32&plu

5、smn;2.30分钟,产钳组2.01±1.10分钟,单叶组与头吸组比较P<:O.01,差异有显著性。母儿并发症:产钳易引起母体产道裂伤,头吸对新生儿损伤较重,头吸失败后改产钳多易引起母儿复合损伤。单叶产钳失败后改产钳未增加母儿并发症。见表2。表2母儿并发症(略)讨论产钳与头吸是临床常用的阴道助产方法。产钳在紧急情况下能较快地帮助胎儿娩出,成功率较高;但产钳操作技术较复杂,易引起母体会阴阴道撕裂严重,较高位的产钳则新生儿颅内出血,头皮血肿等并发症也增加,因而初学者往往心有余悸。头吸术放置简单,因不增加胎头娩出径线,故对母体产

6、道损伤小;但头吸是利用胎儿头皮上制造的负压吸引,使头皮及颅骨承受很大压力及牵引力,易导致新生儿头皮血肿、颅内出血甚至死亡等多种并发症,而牵引时滑脱,重复吸引又吸在因负压形成的产瘤上,故更易失败。改用产钳即使成功,也多引起母儿严重损伤。本组4例头吸失败改产钳,2例发生颅内出血,其中1例死亡。应用单叶产钳助产具有操作简单、娩出胎儿迅速、争取了新生儿的抢救时间、且对母儿损伤小等优点。我院现已用单叶产钳取代了头吸,但单叶产钳助娩着力点不牢固,在胎头颅骨部未达盆底易滑脱为其不足。因此笔者认为:胎头已拔露者应常规首选单叶产前助娩。胎头骨质最低点达S&g

7、e:+3但尚未拔露者,可先用单叶产钳试娩,感到有阻力时立即放置另一钳叶。胎头骨质部在S<+3以上者应直接选用双叶产钳为宜。由于我们应用单叶产钳的例数尚少,关于其适应证的选择和应用方法,等尚有待进一步探讨。【参考文献】1傅才英,吴佩煜,翁霞云,主编•手术学全集•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319.申明:本论文版权归原刊发杂志社所有,我们转载的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学术建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