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低碳经济对我国企业的挑战及对策

发展低碳经济对我国企业的挑战及对策

ID:44043174

大小:2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8

发展低碳经济对我国企业的挑战及对策_第1页
发展低碳经济对我国企业的挑战及对策_第2页
发展低碳经济对我国企业的挑战及对策_第3页
资源描述:

《发展低碳经济对我国企业的挑战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发展低碳经济对我国企业的挑战及对策正文本文作者:曹紮【摘耍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冇严峻挑战,由此低碳经济获得了卅:界的广泛关注,我国近年开始重视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对我国企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关键词低碳经济;企业;发展当前人类面临着三重危机,除短期的金融危机外,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是人类长期发展所要面对的两个更为严重的危机。碳金融正在推动低碳经济时代加速到來。“以低能耗、低排放为特征的血碳经济械为经济发展的焦点「企业在调动资源、组织生产和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是能源等口然资源的消耗者和温室气体等污染物质的排放者,在年底的哥本哈根谈判屮,

2、屮国无论是否承诺具体的碳减排指标,中国企业今后都势必面临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和排放要求,因此企业要提升碳价值链条每个环节的内在价值,力争成为未来低碳经济的领跑者。一、企业面临的低碳挑战与机遇1.供应链减排的要求,这将会给中国企业带来极大的挑战随着消费者对产品的碳排放影响口益关注,客户对企业的减排要求口益强烈,而企业耍做好口身减排,必然对于其供应商有更高的减排要求。比如沃尔吗耍求大量中国公司在内的供应商接受其能耗审计,200家供应商需要在2012年达到20%的节能目标。可口可乐、惠普公司,均己将绿色标准贯通于其供应链上下游。作为全球供应链的一部分,

3、屮国的企业一直为世界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其必然受到供应链减排的要求。2.一些发达国家对我国产品捉出征收碳关税的要求,给众多企业带来直接的压力近期法国、美国相继提出碳关税的设想,发达国家间可能形成“低碳共同体二设置碳排放国际规则和贸易措施,形成“中国制造''走出去的新壁垒。欧洲的一些超市开始推行商品的碳排放标识。消费者的行为选择必然最终传导到商品的生产过程,高排放高耗能的生产方式会被市场拒之门外。而这些壁垒势必增加中国企业在生产、加工、储####、运输及销售等环节的成木,更严重影响出口导向型企业的经济效益。据统计,我国平均每年约有上百亿美元的出口

4、商品,因不符合环境要求而遭受齐种损失。我国数百个品种、70多亿美元的出I」产品,因不符保护臭氧层国际公约,而被限制或禁止生产和销售;50多亿美元的出口产品,因主要贸易对彖国实施环境标志,而面临市场准入问题;因农药残留量超标,我国部分粮油食甜出口受阻;部分纺织品出口,也因染料等问题面临退出欧盟市场的风险。3•低碳技术和产业的兴起,为我国一些企业开拓了新市场口前,我国的经济支柱不少属于高能耗产业,对碳的依赖性很高。向低碳方向发展,国家和政府必将加人对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以及低碳技术研发的投资。国家发改委表示,未来5年,仅环保产业的投资需求就可达到4

5、500亿元。巨大的市场机遇将推动我国节能环保型企业的跳跃性发展。如无锡尚徳太阳能电力冇限公司,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从一个小型的新能源技术企业一跃而成为全球最大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制造商。发达国家履行《京都议定书》在2012年而需要的减排量,5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当量,其屮一半由国内完成,另一半约25亿吨需要通过清洁发展机制(CDM)、联合履行和排放贸易完成。清洁发展机制(CDM),即发达国家通过资金和技术,与发展屮国家开展项口级合作,通过项口所实现的“核证减排量(CER),用于履行发达缔约国在《京都议定书》下所承诺的减少本国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义务。

6、CDM和联合履行大概10亿一15亿吨。冃而已签约的减排量未到3亿吨,在2008年Z前,屮国能够捉供的排放权市场是非常巨大的。屮国已经冇不少企业参与CDM,集中在小水电、风电、氟化工等领域。最大的机会来自氟化工企业,因为这种企业在生产HCFC22一种冷凝剂和生产其他化学产品的原料)的过程屮会产生副产物HFC23,而HFC23是导致气候变化影响最人的温室气体之一,其温室效应潜势相当于二氧化碳的11700倍。国际上一吨HFC23的减排配额等于1万吨二氧化碳的配额,而冃HFC23减排技术简单,很受市场欢迎。而络绎不绝的国际买家的到来,让中国的氟化工企业

7、家们看到,排放HFC23里还有商机。此前他们知道谁污染谁付费的治污原则,现在则可以通过减排赚钱。4.给企业自身带来了经济效益最新调查显示,中国企业并不落后于世界低碳转型的趋势,有些企业的节能减排做法甚至在全球同行屮具有领先性。国企业的低碳实践不仅有助于环境改善和应对气候变化,也给企业自身带來了实在的利益。以同力水泥为例,自2006年以来投入2800多万元(其中2600余万元为低碳发展项目),通过实施余热发电工程和40余项技术改造,取得了1.04亿元的经济收益,相当于其全年销售收入的4.4%。案例显示,中国移动、皇明、格力这些不同行业的中国企业,

8、正分别用不同方式开展低碳行动,提供低碳型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与产业上下游、行业内其他企业合作,实现资源冇效配置和利用;利用自身影响力,发挥媒介宣传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