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

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

ID:4404418

大小:3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01

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_第1页
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_第2页
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_第3页
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_第4页
资源描述:

《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实现“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是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所谓课堂教学改革,就是充分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情,以科学的教和学的方法为载体,实现教与学的高效率、高质量。那么,到底什么是“自主高效”中的“自主”呢?提出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改革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一、目前“自主高效”课堂改革的现象和误区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创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普遍努力追求的目标。他们深入研究挖掘教材,根据学情精心设计学案,努力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将课堂教学的重心由教向学转移,其积极性令人鼓舞。但同时

2、发现,绝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处理“自主” 时的流程几乎是一样的,即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学(互学)—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评价。我认为,像这样出几个题让学生来思考回答,只是浅层次的、表面的“自主”,而非本质意义上的“自主”。《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由此,我们不难发现,“自主”是一种学习方式,更准确地说,它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相对独立的分析、探索、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同时,在教学中,教

3、法的选择、评价的设计等都必须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形成。然而,我们目前课堂上的一些所谓的“自主学习”却违背了《课程标准》的理念,形成了“三种现象”和“三个误区”。即:现象一:学习的目标、学习的内容是由教师来规定的,学生一般没有选择的余地。现象二:学习问题的提出主体是教师。教师把自己认为重要的、但不一定符合学生学习和认识实际的问题抛给学生(当然可以预设一些问题,但预设的问题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变成学生的问题,让他们自主学习。现象三:学习评价的主体主要是教师,很少是学生。误区一:把“自主学习”当作“自由学习”。课堂表现为:(1)学习过程自由化。不少教师还没有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

4、和整体结构,就告诉学生“你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你喜欢哪一段就说哪一段”,这就很难使学生全面、准确、深刻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和知识重点。(2)学习内容自由化。比如,在课堂的“拓展延伸”环节,有些教师无限度地让学生交流资料,缺乏一定的计划性。误区二:将“自主学习”当作“自愿学习”。最常见的现象是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由于有的合作小组缺乏合理的分工(分组时也没有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或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组合),少数尖子生积极踊跃,发挥突出,多数学生,尤其是那些潜能生实际上很难得到真正参与合作的机会,从而使“合作”变成了“谁愿说谁就说”、“谁能说谁就多说”的局面,久而久之,部分学生便成了自

5、主、合作学习中的“听众”或“观众”,失去了参与的积极性。误区三:把“自主学习”当作“自己学习”。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充当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召集者”和课堂交流的“旁听者”,整节课几乎都是学生在自己看书、讨论,由于教师过分超脱,致使课堂教学效益十分低下。而在学生汇报自主学习收获时,有些教师不置可否,听了就完;有些教师则是学生说什么他都点头或赞扬,该引导的不引导,该深化的不深化,以致学习成果过于肤浅。久而久之,学生素质和能力难以得到实质性的提高。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努力,共同发展……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

6、个性地学习。”因此,对于“自主学习”,笔者认为只有从如下方面入手,才能引导教师走出误区,回到正常的课堂教学轨道上来。首先,教师要真正转变教育观念,切实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使他们“能学”。学习山东杜郎口中学教学经验后,不少教师认为:让学生自主学习就是“学生上台,教师下台”,“学生在台上,教师在幕后”。其实,这种想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并不等于放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自主学习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并不排斥学生接受教师指导的必要性。所以,仅仅从形式上改变是远远不够的,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学生为主体与教师为主导相辅相成,二者不可偏废。其次,要激发学生的

7、学习兴趣和树立学生的学习责任感,使他们“愿学”。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学生怠学、厌学,以至于自主学习时装样。只有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使他们“愿学”。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兴趣源自两种动力—— 内驱力和外驱力,只有内驱力才是真正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的有效的源动力,而产生内驱力的根本动因是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时,应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给学生提问题的机会,给学生选择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的机会,同时给学生自我评价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