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宜居城市建设

探究宜居城市建设

ID:44049984

大小:2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8

探究宜居城市建设_第1页
探究宜居城市建设_第2页
探究宜居城市建设_第3页
探究宜居城市建设_第4页
资源描述:

《探究宜居城市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究宜居城市建设摘要:建设宜居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最高追求。1996年联合国第二次人居大会提出了城市应当是适宜居住的人类居住地的概念。此概念一经提出就在国际社会形成了广泛共识,成为21世纪新的城市观。关键词:宜居;城市建设现代宜居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新的城市理想。宜居城市应具备以下几个要素:老百姓的工作、生活、教育和出行等都比较方便,这是最为关键的;环境优美、宜人、舒适;居民拥有相对宽松的住房,而口住得安全、安静;有适宜创业和发展的环境,经济发展程度较高。1宜居城市的概念和定义宜居城市冇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狭义的宜居城市指的是气候条件宜人、生态景观和

2、谐,适宜人们居住的城市。广义的宜居城市强调城市在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各个方面都能I办调发展,人们在此工作、生活和居住都会感到非常满意,并口愿意长期、继续居住下去。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宜居城市基本条件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生态条件,要冇一个良好的自然生态坏境水;二是物质条件,要有完善的交通、生活、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配套设施;三是经济条件,要有充分的就业、创业机会,尊重人的全面发展;四是人文条件,要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浓厚的文化氛围。这四个方面就是实现城市建设和管理由以物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转变,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2发展宜居城市的

3、必要性从城市发展进程的历程看,城市发展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等阶段。随城市的拓展和经济的迅速增长,逐步出现了城市拥挤、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空间紧张、生态质量下降等一系列城市问题。与此同时,人们对生活环境、生活质量、生存状态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并口总体上需求越来越复杂、要求越来越高,这个必然的进化趋势导致人们越来越关心人居环境及自身的生存状态。发达国家对宜居城市建设是以早期的人居环境关注为标志的,1976年,联合国召开了首届人居大会,提出“”以持续发展的方式提供住房、基础设施服务”。1989年开始创立全球最高规格的“联合国人居环境奖

4、”。1996年提出“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城市化进程中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两个发展主题。相关的“联合国人居中心”、“联合国人居委员会”“联合国人居环境奖”等机构使这些概念在实践屮逐步展开。宜居城市建设实践较早出现于西方国家,它不是一种运动而是城市发展水平进入高质量阶段的一种必然,是随城市建设过程“生长出来”、被逐步认识、并因此开始频繁使用的概念,因此具体年代很难界定,也没有明确的定义。如果回溯城市发展历史,有相当共通含义和比较完整的认识体系的的概念应当是霍华德的“花园城市”。3我国宜居城市发展现状“宜居城市”顾名思义就是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概念看似简单其实

5、有着丰富的外延与内涵,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也是一个内容多样,不断丰富的概念。人类从未停止过対理想生活与住所的积极探索与追求,中国古代强调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传统思想是宜居城市理论基础的雏形。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第二届人类居住地大会提出了城市应当是适宜居住的人类居住地的概念,并得到了国际共识,成为21世纪新的城市观。规划建设宜居城市应参照城市及口身发展的历史,按照易居、逸居、康居、安居城市发展阶段,合理设置不同时期的宜居目标,注重城市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的同时,把握宜居是永恒的持续发展这一主题,尊重城市历史的烙印,尊重后代,发展的时

6、候能够保存和更新,最终实现宜居城市这一终极日标。综上所述,宜居城市与生态城市,园林城市的规划建设相比,其规划建设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经济的发展能够为人们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和较为丰富的物质生活;2)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耍基础是社会的和谐和稳定;3)文化为创造良好的社会人文氛围,并为人取得自身发展提供了可能;4)舒适的居住和怡人的景观提供给市民更多的享受空间;5)城市设施的安全体系为生活在其屮的人民提供了生命的保障;6)物质环境是宜居城市建设的基础,人文环境是宜居城市发展的深化。4宜居城市应注意的事项首先,要科学的进行城市规划,确保城市发展的井井有条

7、,在城市中心区,兴建文化市场、文化公园、青少年宫、博物馆、音乐厅、完善娱乐中心;其次,可以开辟产业文化陈列馆;第三,在城东建设体育文化中心,开辟滨江风光带和休闲广场;第四、改造一批城市雕蜩和主体建筑;第五、改造和保护古城路街道。使其能够将民族建筑和民族文化的精华融合在一起。最后,加强城市居民素质教育,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态环保意识,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和谐进步等城市软环境建设也需要分阶段、分步骤的逐步推进,从而满足建设宜居城市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5结束综上所述,目前全国各地宜居城市的建设正如火如荼,但基本上是为了打造单个城市的宜居性,作为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

8、,宜居城市的建设应该超越城市行政区域的限制,以形成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