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成炳教授针灸临床经验总结

叶成炳教授针灸临床经验总结

ID:44068134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18

叶成炳教授针灸临床经验总结_第1页
叶成炳教授针灸临床经验总结_第2页
叶成炳教授针灸临床经验总结_第3页
叶成炳教授针灸临床经验总结_第4页
叶成炳教授针灸临床经验总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叶成炳教授针灸临床经验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叶成炳教授针灸临床经验总结摘要:叶成炳教授的针灸临床经验总结关键词:叶成炳教授针灸临床经验【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1-0182-011针灸特点1.1针刺手法独特。“叶氏金针”一派因其使用金针疗疾,效果彰显而得名。金针细长质软,针柄短小,为适应其性状而形成了独特的针刺手法:进针时,用刺手拇指和食指夹持针身下端距针尖约2cm处,拇指近似垂直于针身,针身与穴位该处皮肤成15〜30。夹角,押手拇指紧靠穴位皮肤,在刺手将针刺入穴位之时,押手按压针尖,两手配合,刺手拇食二指用力将针身送入穴位。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医院采用一

2、次性针灸针,但叶老在针灸治疗时,仍然沿用金针针刺手法进针。这种特殊进针手法优点在于,既可以避免进针产生的痛感,而押手在进针后,又可以固定穴位,探查病人针感。叶老常常将此针感喻为“如鱼吞钓饵”。在针刺过程中,不强求针感,以柔和为度,病人自感舒适,尤其是对于畏惧针灸者,更易于接受。另外,泸州地处川南,冬季气候潮湿寒冷,患者在冬季接受针灸治疗时,暴露皮肤过多,容易受寒,尤其是体质虚弱和痹症的患者,采用斜刺手法,可以覆盖被褥以保暖。1.2多用透刺针法。1.2.1点刺针法,点线面的结合。点刺为叶氏一派比较有特色的针法。施术时,拇食二指紧捏住毫针针体近针尖1寸处,手腕发力,

3、将针迅速点于穴位皮肤,若蜻蜓点水,随沾即走。根据具体情况,控制力道,或让穴区皮肤微红、或出血几滴。叶老常用此速刺针法治疗小儿疾患,针灸治疗讲究“守神”,小儿畏惧针刺之痛,在针灸过程中,患儿常常尚未治疗已经开始啼哭。运用点刺针法,未等小儿啼哭声起,而治疗已毕,其操作方便快捷。叶老常讲,穴位是一个"点”,经络则是一条“线”,用透刺针法,就是将“点”与“线”结合起来;如再将点刺揉合到治疗过程中,就是''点线面”的结合,这样就达到了治疗疾病的目的。如此,则可以让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不会将针灸疗效看成是单独的一个个穴位的功效,而能更加深刻体会贯穿其中的是实质经络所起的作用,

4、用整体的观念去看问题,熟练运用经络辨证。1.2.2重视八会穴。叶老师在临床工作中,经常运用“八会穴”治疗疾病而获效较好。例如脏腑疾患,针刺中月完、章门;骨痹患者,针刺大杼、绝骨二穴,取“脏会章门,腑会中脫,骨会大杼,髓会绝骨”之义。1.2.3重视调理脾肾。叶老师在治疗各种慢性病、疑难病的过程中,重视脾肾二脏的重要性,针灸常取中舵、关元二穴。中脫属任脉,《难经?四十五难》曰:“腑会太仓”,《针灸甲乙经》:“中月完,一名太仓,胃募也……手太阳、少阳、足阳明所生,任脉之会”,《玉龙歌》:“若还脾败中月完补”,脾胃二经表里相连,针灸本穴,可以起到通调脾之功;关元,脐下三

5、寸,乃任脉之穴,“小肠之募,足三阴、任脉之会”(《甲乙经》),在《医学入门》中记载有:'‘关元,主诸虚肾积及虚,老人泄泻,遗精白浊,令人生子”。脾肾乃人之根本,该二穴配合,进而可调理诸脏腑的作用,在治疗妇科病症如痛经等月经不调,男科病如阳痿、遗精等,疗效显著。1.2.4针药结合,善用经方。除了针灸之外,叶老常使用经方,针药结合,使疗效更上一层楼。如对于痹症患者,经常使用黄英桂枝五物汤、独活寄生汤、桂枝芍药知母汤随证加减治疗;对于眩晕患者,常用泽泻汤加减化裁而治。2验案举隅2.1面瘫。何某,女,2011年9月19日就诊。患者自述三天前晨起后既感左侧面部麻木,发紧,

6、左眼不能闭合,口角偏向右侧,刷牙时左侧口角漏水,随即前往一小诊所就诊。经针灸治疗三次后,患者自觉效果不佳,经人介绍,前来求诊叶师。刻诊:左侧额纹消失,不能皱眉,左侧眼睑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右碼,不能鼓腮。患侧表情肌和咀嚼肌收缩无力,感觉减退。苔薄黄,脉浮数。诊断:面瘫。治疗以祛风通络,疏调经筋为主,针风池、头临泣、攒竹、丝竹空、迎香、地仓透颊车、合谷,留针30min,一日一次,10次为以疗程。并且配合中药祛风通络,活血养筋,处方如下:白附子30g,羌活20g,独活20g,防风15g,白芷12g,细辛6g,川苇20g,赤芍15g,蝉衣12g,僵蚕20g,甘草

7、3go水煎服,日一剂,共服3天。针刺1周后,患侧感觉有所恢复,口眼歪斜明显好转,额纹出现,能够闭眼鼻唇沟加深,口角基本对称,说话、微笑时右歪。2周后,上述症状全部消失。笔者跟随叶老数月余,见面瘫者14例,2周痊愈者9例,1月痊愈者3例,1月有效者2例。2.2小儿脑瘫。詹某,男,3岁,2010年12月初诊。其母代述:患儿出身后发育迟缓,2岁时患儿仍行走不稳,经常摔倒,上肢活动不灵活,言语不清,口流清涎。查体:患儿反应迟钝,言语不利,吐字不清,口水长流,不能单独行走,肌张力底下,双上肢上举不利,头型方大。诊断:小儿脑性瘫痪。中医属“五迟”、"无软”范畴。其病机多为先

8、天禀赋不足,亦有后天失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