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层色谱TLC相关问题

薄层色谱TLC相关问题

ID:44087299

大小:4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8

薄层色谱TLC相关问题_第1页
薄层色谱TLC相关问题_第2页
薄层色谱TLC相关问题_第3页
薄层色谱TLC相关问题_第4页
资源描述:

《薄层色谱TLC相关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薄层色谱中的相关问题流动相的选择(有机试剂极性顺序表):常用溶剂的极性顺序:水(最大)>甲酰胺>三氟乙酸>DMSO>乙Sf>DMF>六甲基磷酰胺>甲醇〉乙醇〉乙酸〉异丙醇>11比噪〉四甲基乙二胺>丙酮〉三乙胺〉正丁醇>二氧六环>四氢咲喃〉甲酸甲酯>三丁胺>甲乙酮>乙酸乙酯>氯仿〉三辛胺>碳酸二甲酯>乙醸〉异丙醸>正丁醯>三氯乙烯>二苯醯>二氯甲烷>二氯乙烷>苯>甲苯〉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环己烷>己烷〉煤油(石油醛)(最小)RF的计算:操作过程:制备,点样,展开,显色买回来的板子,一般不需要活化。点样点样

2、方法:分为接触式点样和喷雾点样。喷雾点样为仪器控制,在此不展开描述。接触式手工点样时,应注意小心用点样器垂直接触薄层板表面以防止损伤板面。若薄层吸附剂表面被损坏或点成洼孔,则展开后斑点成不规则形状;靠近溶剂前沿的化合物形成三角形,靠近原点的化合物形成新月形,影响测定结果。原点损失带来误差,也将使展开后的定量和判断不准确。点样应注意的问题:(1)点样量:原点位置对样品容积的负荷量有限,体积不宜太大,一般为0.5T0“,1糊的浓度通常为0.5~2mg,太浓时展开剂从原点外围绕行而不是通过整个原点把它带动向前

3、,使斑点脱尾或重叠,降低分离效率。点样量太小,不能检出清晰的斑点影响判断。点样量太多,展开剂不能全部负载,容易产生脱尾现象。当点样量适合时,可采用点状点样;当点样量过大,原点无法负荷时,可采用条带状点样,得到更好的分离效果,提高分辨率。(2)样品的溶剂:样品在溶剂中溶解度很大,原点将变成空心圆,影响随后的线性展开,所以原则上应选择对被测成分可以溶解但溶解度不是很大的溶剂。供试液的溶剂在原点残留会改变展开的选择性,亲水性溶剂残留在原点吸收大气中的水分(特别在高湿度环境)对色谱质量也会产生影响,因此除去原点

4、残存溶剂是必要的,但对遇热不稳定和易挥发的成分,应避免高温加热,以免成分被破坏或损失。展开展开剂也称溶剂系统,流动性或洗脱剂,是在平面色谱中用作流动相的液体。展开剂的主要任务是溶解被分离的物质,在吸附剂薄层上转移被分离物质,使各组分的Rf值在0.2-0.8(常用),0.3-0.5(最佳)之间并对被分离物质要有适当的选择性。展开剂的配制:配制展开剂时,应严格控制其比例准确度,如遇到比例很小的溶剂时,应尽量满足其精确度要求,而不是为图方便省事直接用滴管加入。展开剂配好后如果浑浊不清,不能立即使用。应转移入分

5、液漏斗中,待其静置分层澄清后再取其上层(或下层)液进行展开。展开剂的用量:展开剂的用量以薄层板放入的深度为距原点5mm为宜,切勿倒入过多,将原点浸入展开剂,成分将被展开剂溶解而不随展开剂在板上分离。溶剂的质量:展开剂中溶剂的质量直接影响薄层色谱分离能力。如果含有杂质超标、水分超标以及吸收空气中干扰气体等,均可影响分离结果。如甲酸乙酯遇水容易水解,如用多次开瓶的残存溶剂,因逐渐吸收大气中的水分而不同程度地分解,所得的色谱与用新鲜溶剂所得色谱有明显差别。展开剂展开后,溶剂比例发生变化,勿重复使用。展开方式总

6、的来讲平面色谱的展开有线性、环形及向心3种几何形式。A单次展开用同一种展开剂一个方向展开一次,这种方式在平面色谱中应用最为广泛。(垂直上行展开,垂直下行展开,一向水平展开,对向水平展开)B多次展开单向对此展开,用相同的展开剂沿同一方向进行相同距离的重复展开,直至分离满意,广泛应用于薄层色谱法C双向展开用于成分较多、性质比较接近的难分离组分的分离。薄层展开室需预先用展开剂饱和,可在室中加入足够量的展开剂,并在壁上贴二条与室一样高、宽的滤纸条,一端浸入展开剂中,密封室顶的盖,使系统平衡或按正文规定操作。将点

7、好样品的薄层板放入展开室的展开剂中,浸入展开剂的深度为距薄层板底边0.5〜1.0cm(切勿将样点浸入展开剂中),密封室盖,待展开至规定距离(一般为10~15cm),取出薄层板,晾干,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检测。影响展开的因素A相对湿度的影响B溶剂蒸汽的影响(a展开室的饱和b预吸附)C温度的影响D展距的影响与分离度仅正比与展距的平方根A光学检岀法a自然光(400~800nm)b紫外光(254nm或365nm)c荧光一些化合物吸收了较短波长的光,在瞬间发射出比照射光波长更长的光,而在纸或薄层上显出不同颜色的荧光

8、斑点(灵敏度高、专属性高)B蒸汽显色法多数有机化合物吸附碘蒸气后显示不同程度的黄褐色斑点,这种反应有可逆及不可逆两种情况,前者在离开碘蒸气后,黄褐色斑点逐渐消退,并且不会改变化合物的性质,且灵敏度也很高,故是定位时常用的方法;后者是由于化合物被碘蒸气氧化、脱氢增强了共辄体系,因此在紫外光下可以发出强烈而稳定的荧光,对定性及定量都非常有利,但是制备薄层时要注意被分离的化合物是否改变了原来的性质。C物理显色法用紫外照射分离后的纸或薄层后,使化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