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厌学心理归因及对策

高职生厌学心理归因及对策

ID:44100366

大小:38.05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0-18

高职生厌学心理归因及对策_第1页
高职生厌学心理归因及对策_第2页
高职生厌学心理归因及对策_第3页
高职生厌学心理归因及对策_第4页
高职生厌学心理归因及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职生厌学心理归因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职生厌学心理归因及对策发布时间:31/08/2008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一个特殊层次的教育,承担着培养和造就数以千万计专门人才的重任,在整个国民教育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而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存在着办学经费短缺,办学条件较差,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软硬件不足的问题,再加上大部分高职生由于受高考成绩的限制,上高职是他们一种无奈的选择,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产生的失落感,使得高职生厌学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高职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厌学症状,虽然是发生在部分学生身上,但就其后果来说,却是非常严重的,从学生个人来说,专业功底不扎实,综合素质不好,实际上等于没有完成高职的学业任务

2、,于不合格“产品”将来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从学校来讲,学生厌学,学风下降,必然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影响学校的声誉;从社会角度来讲,这些学生长期无所事事,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一、高职生厌学的主要特点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感到厌倦的心理现象。具有厌学心理的学生是指那些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行为上远离学习活动的学生。其表现是:学习无目标,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记忆不佳,看书听讲不易掌握中心思想,一看专业书就感到疲劳,难以坚持;逃课现象严重,借故不听课或随意逃课;考试作弊不以为耻,违规违纪现象严重等。2005年4月22日,课题组对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2004年入校的高职在校生采取问

3、卷调查,本次调查采用无记名、随机抽样方式,对150名高职生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显示,高职生厌学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动力不足。96%的高职生认为读书是有用的,绝大部分同学都希望能够通过学校的教育,掌握一技之长,但是在对待具体课程的态度上,很多同学都认为基础课没用,对基础课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厌学态度。有57%的学生有旷课的想法,53%的高职生产生过厌学心理。2•学习方法有待于进一步提高。75%的学生自认为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47%及45%的学生,无法集中精力听课及上课时不能跟上老师的思路。大学阶段与高中阶段应试教育相比较而言,大学阶段老师上课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

4、质的培养,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会再像高中时代一切围绕着高考转,很多才进校的新生反应,老师上课内容较散,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内容。3.放松思想及高考挫败感比较严重。大部分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是他们无奈的选择,他们在内心里认为读高职是人生的一种失败,表现出明显的挫败感。有的学生因为高考失利,全盘否定自己,干脆自暴自弃。也有的学生认为高考努力这么多年,也就是上了职业技术学院,对未来失去了信心,觉得自己即使努力学习,也不过是个专科文凭。4.对学校软硬件及校园环境极其不满意。由于大部分高职院校,是由原来老的中专学校升格而来的,很多学生在心底里不接纳,觉得现在的教师是原来的中专老师,没

5、有教大专生的经验。另外由于国家教育经费的制约,高职院校的校园环境与一般本科学校相比,明显的存在校园陈旧、教学配套设施跟不上。有的学生反映,现在的高职还不如原来他们上学的县城中学大,从而出现非常明显的排斥学校的情绪。二、高职生厌学的心理原因高职学生在厌学原因方面,分布较广且各有差别,由身心型和外因型原因导致的厌学情绪和行为较为突出。而且高职学生厌学有其复杂的原因,包括社会原因、教育原因、家庭原因,自身原因,是一个综合的研究系统。1.社会原因(1)社会对职业技术学院的认同度不够。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产物,由于种种原因,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并不高,甚至往往受

6、到冷落或歧视。由于高职为大专层次,部分学生及家长对高职的不认同,一部分学生并非心甘情愿地就读高职,特别是高中时期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由于考试分数、填报志愿及其他原因,原本可以就读普通高校,但却被高职录取,迫于各方的压力才不得不读高职。(2)用人单位用人心态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心态。面对本科生、研究生甚至博士生的竞争以及用人单位的人才高消费现象,高职生的就业压力非常大,很多学生误以为学习好,也不能找到工作,感觉学和不学是一个样,干脆自我放弃。即使同一高职学院的毕业生,在毕业时,那些有门路有靠山的学生,尽管成绩平平,却能找到好工作,而成绩优异无门路的学生却难以如愿。很多学生对此极为不满

7、,对就业忧心忡忡,形成了有门路的学生感到学无压力,无门路的学生学习失去了目标和动力,从而对学习产生了厌倦心态。2•家庭原因(1)家庭环境对孩子学习产生不良影响。个别学生的父母本身素质和知识水平有限,对子女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良好形成不能起促进作用,不能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目的。有的学生生活在单亲家庭,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造成孩子叛逆、性格扭曲、不满现实逆反社会的心理。(2)父母的期望不当。有的父母认为孩子一旦进入大学(高职院校),就应该放松一些了,为了考大学苦了这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