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韧带粗线的形态学特点及临床意义

黄韧带粗线的形态学特点及临床意义

ID:44108979

大小:2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18

黄韧带粗线的形态学特点及临床意义_第1页
黄韧带粗线的形态学特点及临床意义_第2页
黄韧带粗线的形态学特点及临床意义_第3页
黄韧带粗线的形态学特点及临床意义_第4页
黄韧带粗线的形态学特点及临床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黄韧带粗线的形态学特点及临床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黄韧带粗线的形态学特点及临床意义作者:王新生,刘晓伟,李志鹏,董建峰,王辉【摘要】目的:观测黄韧带附着部位的形态学特点。方法:使用精密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对60例成人脊柱的腰椎进行测量。结果:黄韧带附着部位形态类似粗线,其外侧端隆起较高,部分锥体可见有尖端向下的骨性棘样突起。测量结果显示:两侧基本对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黄韧带肥厚或骨化的影像学诊断中,应考虑到黄韧带附着部位的形态学特点。【关键词】腰椎;黄韧带;形态学观测[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morphologicfeaturesfortheattache

2、dplaceof1igamentafalva・Methods:Thelength,widthandthicknessoftheattachedplacefor1igamentafalvaweremeasuredon80setsofdriedadultspinalcolumns.Results:Themorphologicfeaturesoftheattachedplacefor1igamentafalvawere1ike1ineaaspera・Theeminenceinthelateralendwashigher・Theboneprocess1ikespineco

3、uldbeseeninsomelumbervertebrate・Theresultsofmeasurementshowedthatitwasbalancedbetweenleftandright・Conclusion:thickeningorcalcification,themorphologicfeaturesoftheattachedplacefor1igamentafalvashouldbeconsidered・【KEYWORDS】Lumbarvertebrate;Ligamentaflava;Morphologicobservationandmeasure

4、ment腰椎管狭窄症(lumbarspinalstenosis,LSS)是造成老年人较显著运动障碍的常见原因之一,是由于腰椎的骨与软组织因某种原因发生形态与组织结构方面的变化,造成椎管容积变小,导致脊神经根受到机械性压迫而出现特有的临床症状的一种疾病。按其病因不同可分为先天性(发育性)狭窄和后天性(获得性)狭窄两大类[1]。在获得性狭窄中,退变性狭窄为最常见的类型,其与黄韧带的肥厚和骨化具有重要的关系[2]。我们对60例成人脊柱腰椎椎弓板黄韧带附着部位的形态学特点进行观测,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张家口地区内出土的成人脊柱60例,国产精密

5、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1.2方法使用游标卡尺对黄韧带附着部位进行测量。以沿该部位的长轴测量的数据作为长度;选取每侧附着部位的中点部位,沿与长轴垂直方向测量的数据作为宽度;选取每侧附着部位的外侧最高部位进行测量作为高度。1・3数据用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P<O.05为有显著性差异。2结果形态观察结果:可见黄韧带附着部位基底面宽阔、低平、粗糙,根据解剖学命名原则,其形态类似粗线。在该附着部位的外侧端隆起较高,部分锥体可见有尖端向下的骨性棘样突起,其出现率约在10%左右。查阅文献,部分学者认为是黄韧带骨化所致[3],部分学者认为是为黄韧带提供坚强附着而形

6、成的独特骨性練样突起[4]。由于其形成原因未明,且所占比例较少,故本次观测标本选取了練样突起低于2mm的腰椎进行测量,从而获得黄韧带附着部位的基本数据。表1黄韧带粗线长度测量结果表2黄韧带粗线宽度测量结果3讨论黄韧带为连接上下椎弓板之间的韧带,由黄色的弹性纤维构成,参与围成椎管的后壁和神经根管的后外侧壁。其厚度和宽度在脊柱的不同部位有所差异,其中腰段最厚,随年龄增长,黄韧带可出现病变,增生肥厚,以腰段为多见,可导致腰椎管狭窄,压迫马尾和腰脊神经根,引起腰腿痛[5]。黄韧带由于解剖位置的特点,其增生肥厚的病理性改变在传统的X线检查中不易被发现,CT检查可以较好的显示

7、黄韧带,可直观显示黄韧带病变的原因是单纯肥厚还是合并骨化[6]。为了进一步加强影像学诊断中对黄韧带骨化程度的估计判断,为治疗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术式提供依据,我们对黄韧带附着部位进行了观测。结果显示:黄韧带附着部位左右两侧基本对称。从第一腰椎到第五腰椎,黄韧带的附着部位逐步增长,其中以第五腰椎最长;宽度逐渐增宽,其中以第四腰椎为最宽;附着部位最外侧的高度依次增高,其中以第五腰椎最高,但统计学显示均无显著性差异。【参考文献】1邱平,杨树萱•腰椎管狭窄症[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2004,24(1):34362阚敏慧,王立功,程爱国•腰椎管狭窄症[J]

8、.中国煤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