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炙的作用与功效

艾炙的作用与功效

ID:44111107

大小:1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8

艾炙的作用与功效_第1页
艾炙的作用与功效_第2页
艾炙的作用与功效_第3页
艾炙的作用与功效_第4页
资源描述:

《艾炙的作用与功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艾炙的作用与功效艾炙的作用有哪些?"灸”长久的火为灸,有的病艾灸几次就有很大的好转,有的灸几个疗程就好了,但是有的病,要灸上几个月、半年,甚至一年以上才能好。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艾炙的作用与功效,希望大家喜欢。1、直接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瘢痕灸又名化脓灸:施灸时先将所灸脸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加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脸穴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易住再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施灸时由于火烧灼皮肤

2、,因此可产生剧痛,此时可用手在施灸脸穴周围轻轻拍打,借以缓解疼痛。在正常情况下,灸后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5-6周左右,灸疮自行痊愈,结痴脱落后而留下瘢痕。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哮喘、肺结核、凛痂等慢性疾病。无瘢痕灸施灸时先在所灸脸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以使艾炷便于粘附,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脸穴上点燃施灸,当灸炷燃剩五分之二或四分之一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即可易炷再灸。若用麦粒大的艾炷施灸,当患者感到有灼痛时,医者可用蹑子柄将艾炷熄灭,然后继续易位再灸,按规定壮数灸完为止。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度。因其皮肤无灼伤,故灸后不化脓,不留瘢痕。一般虚寒性疾患,

3、均可此法。2、间接灸是用药物将艾炷与施灸脸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如生姜间隔灸、隔盐灸等。隔姜灸是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脸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住燃尽,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常用于因寒而到的呕吐、腹痛、腹泻及风寒痹痛等。图148。隔蒜灸用鲜大蒜头,切成厚公分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应灸俞脸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壮数。此法多用于治疗凜痴,肺结核及初起的肿疡等症。隔盐灸用纯净的食盐填敷于脐部,

4、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滋灸。图149。多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风脱证等。隔附子饼灸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厘米、厚约厘米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脸穴或患处,上面再放艾炷施灸,直到灸完所规定壮数为止。多用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早泄或疮疡久溃不敛等症。经络是气血运行之通路,经络通畅,则利于气血运行,营养物质之输布。寒湿等病邪,侵犯人体后,往往会闭阻经络,导致疾病的发生。艾灸借助其温热肌肤的作用,温暖肌肤经脉,活血通络,以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各种病证。气是人的生命之源,血为人的基本物资,气血充足,气机条达,人的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艾

5、灸可以补气、养血,还可以疏理气机,并且能升提中气,使得气血调和以达到艾灸保健的目的。气血的运行,遇寒则凝,得温则散。中医认为,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故一切气血凝涩的疾病,均可用温灸来治疗。艾灸疗法通过对经络脸穴的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络、散寒除痹的作用,以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艾是纯阳植物加上火的热力渗入阳气驱出阴邪,艾灸疗法对湿寒之证特别有效。人体阴阳平衡,则身体健康,而阴阳失衡人就会发生各种疾病。艾灸可以调节阴阳补益的作用,从而使失衡之阴阳重新恢复平衡。正所谓“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艾灸有回阳救逆的作用在古书上就有记载。气阴两脱急取神阕、关元艾灸以

6、回阳救逆。阳气虚弱不固,轻者下陷,重者虚脱。艾叶性属纯阳,火本属阳,两阳相合,可益气温阳,升阳举陷,扶阳固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