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诗歌回归“诗性阅读”古典诗歌教学探微

让诗歌回归“诗性阅读”古典诗歌教学探微

ID:44124326

大小:2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8

让诗歌回归“诗性阅读”古典诗歌教学探微_第1页
让诗歌回归“诗性阅读”古典诗歌教学探微_第2页
让诗歌回归“诗性阅读”古典诗歌教学探微_第3页
让诗歌回归“诗性阅读”古典诗歌教学探微_第4页
资源描述:

《让诗歌回归“诗性阅读”古典诗歌教学探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让诗歌回归“诗性阅读”古典诗歌教学探微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文明宝贵的历史遗产。学习古诗词对陶冶人的性情、涵养和心灵有重大意义。但现实中古典诗词却与我们渐行渐远,作为社会层面的诗歌阅读呈现出一种式微的态势,作为中学语文教学层面的诗歌教学呈现岀弱化。我们在小学古诗教学的高峰下艰难攀爬,经常陷入种种误区。比较突出的是把古诗词等同于文言文来教,注重于“解释”和词语的分析。诗歌教学失去了它的特质,学牛也无从感受诗歌凝练含蓄、意象独特隽永等的特点,自然也不能达到接受文化熏陶,提高文化品位的目的。为此,让诗歌回归“诗性阅读”是当前

2、每个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所谓“诗性阅读",就是尊重诗歌特质的阅读,尊重诗歌情感情绪性、想象性、象征性、超现实性的阅读。[1]诗歌的特质是什么呢?白居易《金针诗格》认为“诗有三体“有窍、有骨、有髓,以声律为窍,以物象为骨,以意格为髓。"[2]所以回归“诗性阅读”在教学上应该是引导学生打开所有的生命感官,着重理解诗歌的外形特式、意象本身和语言木体,在对语言和意象的专注探究与重新体验屮,得出“思想”或者引发白己的生命情感、情绪,甚至莫名的激动,从而与诗人产生共鸣。现结合语文学科培训中的课例,谈谈“诗性阅读”的做法。一、以声律为窍,

3、涵咏吟诵诵读是诗词教学的命脉,古诗词没有被人吟诵或朗读,就像没有弹奏的曲子一样,是僵死的,无法鲜活起来的。“以声律为窍''是把诗或词的韵律当作窍门。诗歌的感性形式主要是声音的组合,古典诗歌的吟诵是根据声音的节拍、平仄的变化等有长短和高低的区别,将感情借助旋律表达出来的。古典诗歌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将诗词声律融合进诵读中,就会收到“成于外,而化乎内''的效果。案例一:《过零丁洋》的诵读指导片断师:这首诗押什么韵?生:经、星、萍、丁、青。师:押ing韵。古诗讲究格律,不同的韵有不同的音响效果,开口音给人一种开阔明朗的感受。ing韵主要元

4、音是“i”、发音时口腔是闭的。你们觉得会抒发什么情感?(师生讨论)师:ing韵宜于表现哀切抑郁、悲愁细腻的感情,恰好跟诗人要传达的哀伤悲痛的情感相契合。所以读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应该怎样?生:低沉、抑郁、悲愁的。师:请同学们把这种感情基调读出来。(生读,感情较到位)师:诗歌的首联写了什么内容?生:对往事的回忆。(师趁机板书:忆往昔)师:对往事的回忆,怎样读?语速上要怎样处理?(一生以缓慢的语气读)师:从诗歌平仄协调来考虑,我们可以把这句读得更到位。屏显:平声约为今音的一、二声;仄声约为今音的三、四声,平声声调高,仄声声调低。吟诵的规

5、则是:平长仄短入声急,依字行腔气要匀。师:“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的平仄是“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声,声咅稍延长,仄声稍短促。(师示范)(抽读、齐读,读的效果不错)师:那颔联的内容是什么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呢?生:山河破碎,身世飘零。一种凄苦的情感。(师板书:感凄苦)师:该如何处理颔联的朗读节奏、语调?生:我觉得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恂浮沉倆/打萍S语气要缓慢,还应该读出重音。师:很好,你己经读出了节奏,还关注到重咅。重咅怎么处理?生:重音要落在“破碎”“飘”,“浮沉”、“打”上。(生读,全部是提

6、高音量读)师:你已经有意识地读出重音。但重音不一定要重读,也可重音轻读,也可慢读,也可虚声烘托、在重音字前后稍做停顿,甚至是声音的颤抖。(师示范诵读,读得很有感情)(反复引导学生读)师:颈联与标题有什么关系?情感是如何的呢?生:似乎更深一层,很悲痛,国恨家仇,身陷囹圏,又无回天之力。师:(师介绍诗人身为阶下囚背景)他感到孤独无助,对自己国家行将覆灭的朝廷担忧、悲痛,但却又很无奈。(板书:诉悲恸)吟诵时应当有何表情?重音如何处理?师:(指导读声轻气多的声咅)。惶恐滩头一说一惶一恐,零丁洋里一叹一零一丁。(感情充沛,“说惶恐”“叹零

7、丁”甚至读出了颤咅。)师:悲恸之情真是令人潸然泪下啊!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生读,注意节奏、音韵、情感,读得十分到位)笔者以往所见的诗歌教学中的朗读大多流于形式,教师要求学生读得字正腔圆、有情冇味。如何读教师却缺乏指导,整堂的诵读也就在原有的水平上流于形式。这个案例中教师尝试着从古典诗歌的声律角度去指导学生吟诵,将音韵知识、重音、平仄、节奏等适时引入课堂,有意识地体现了诗歌外形上的特质。指导有法,示范有味,在每联的诵读指导中都落实不同的要求,各有侧重,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把注意力倾注在音乐效果和意义上,而且通过节奏的变化和情感的起

8、伏,学生也获得了対诗歌的深层次的理解,从而走入诗的意境。当然并不是每一个字都要按“平长仄短”来读,否则,就显得太单调枯燥了,也不能表现感情的变化。学握基本节奏的声调高低后,不但要根据内容不同,做到“抑扬、顿挫、断续、轻重、疾徐、反复”,同吋也要注意脸色与眼神、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