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网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网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ID:44137641

大小:218.31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10-19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网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网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网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网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网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网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8—2019学年(上)期中联考高一历史试题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将第Ⅰ卷的答案代表字母填(涂)在第Ⅱ卷的答题表(答题卡)中。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者,乃传子法之精髓,由传子之制而嫡庶之制生焉。夫舍弟而传子者,所以息争也。”材料表明宗法制A.注重任人唯贤,维护贵族政治B.强调尊卑有序,稳定社会秩序C.维护等级关系,强化封建专制D.约束兄弟子女,追

2、求政治平等【答案】B【解析】材料“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者,……由传子之制而嫡庶之制生焉。夫舍弟而传子者,所以息争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主要是强调尊卑有序,稳定社会秩序,故B项正确,A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C项是封建专制,时间不符合,排除。点睛:材料“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者,……由传子之制而嫡庶之制生焉。夫舍弟而传子者,所以息争也。”是解题的关键;从中分析出正确答案。2.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

3、上述材料表明分封制A.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直接控制B.进一步扩大周王室统治区域C.形成了等级森严的统治体系D.使王位世袭制进一步发展完善【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诸侯的分封除了在中原地区,周边的山东和北京都有诸侯分封,说明分封制扩大了王室的统治区域,故B项正确。分封制是关于中央与对方的关系,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周天子不能直接控制地方,排除A;材料中体现不出等级制度的森严,C项错误。注意题干中“武王弟”“周公长子”,可见分封对象多为贵族,但没有反映王位世袭特权,排除D。3.《礼记·乐记》云:“礼乐政刑,其极一也。”

4、它表现在婚丧、祭祀等一系列活动上,要按规定的“礼仪”办事,等级不同的阶层所享受的“礼乐”待遇也是不同的。这些规定的根本目的是A.创设和谐的人际关系B.规范统治阶级的行为C.团结和凝聚家族亲情D.稳定和巩固统治秩序【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西周的“礼仪”反映的是礼乐制度,是指在婚丧、祭祀、朝聘、盟会上的一些活动中按规定办事,不同等级有不同的要求,从而维护等级秩序,故D正确;礼乐制度维护等级秩序,不利于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A错误。B、C不是推行礼乐制度的根本目的,排除。4.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天下之道……使贤者居

5、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是A.封建制度无法有效运行B.天下之道,君臣关系最重要C.分封世袭制下统治者的素质得不到保障D.圣贤在分封世袭制下很难出现【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言文材料中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在材料中柳宗元首先指出能让有才能者脱颖而出,居上位掌握管理天下之权,这是治理社会最好的方法。而分封制下社会的管理者是因血缘而世袭的,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并不能保证继

6、承者的素质才能,并且在分封制之下,许多有才能者也会因血缘关系而被排除在社会管理层之外。这段材料主要分析了分封制下的弊端。所以答案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宗法制【名师点睛】宗法制评价:①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②宗法血缘关系不能从根本上保证中央与地方的隶属关系,血缘关系经几代后就会逐渐疏远,封国的实力一旦强大起来,中央的控制效果必然减弱。5.

7、春秋初期诸侯遍行采邑(封地),中后期始行县一郡制度,“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战国时边地繁荣,始于郡下设县,形成郡一县两级制。这一历史现象A.造成分封制彻底崩溃B.说明官僚政治已完全取代贵族政治C.强化了君主专制独裁D.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集权趋势【答案】D【解析】A不符合史实,战国时期分封制仍然存在,排除;秦朝废除血缘关系维系的分封制实行郡县制,表明官僚政治已完全取代贵族政治,排除B;秦朝建立君主专制制度,C错误;材料阐释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情况,属于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从分封制逐渐向郡县制过渡,郡县制加强

8、了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中央集权,D正确。6.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在黄河沿线筑堤,恶意将灾害加诸邻国,彼此妨碍对方的安全。孟子为此感叹道:“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为邻国之壑。”这说明A.礼乐秩序遭到严重破坏B.地方割据势力威胁中央C.分封制严重阻碍农业发展D.大一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