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德惠市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初检测试题(含解析)

吉林省德惠市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初检测试题(含解析)

ID:44137747

大小:75.35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0-19

吉林省德惠市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初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吉林省德惠市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初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吉林省德惠市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初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吉林省德惠市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初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吉林省德惠市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初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吉林省德惠市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初检测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吉林省德惠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初检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20小题,每题4分,共80分)1.“春初砍山,众木尽噘。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上述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B.铁犁牛耕C.耜耕D.耦犁【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农业耕作方式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能力。材料中“砍山”“众木尽噘”“明日雨作,乘热下种”说明这种耕作方式特征是:放火烧山,用草木

2、灰作为肥料,是典型的“刀耕火种”。B意味着采用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排除;C即石器锄耕,排除;D是两牛犁耕法,排除。故本题选择A。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刀耕火种2.甲骨文卜辞:“(王)大令众人曰:协田。”《诗经》:“千耦其耘。”宋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材料反映了A.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B.农业经营方式由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C.小农经济是古代社会的基本生产模式D.精耕细作推动古代农业长期领先世界【

3、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依据材料“协田”、“千耦其耘”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的耕作方式是集体劳作,依据材料“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可知这体现的是以男耕女织为特征的个体农耕,所以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由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铁犁牛耕”是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的农业耕作方式,与体现集体劳作的“协田”、“千耦其耘”等信息不符;C选项错误,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与体现集体劳作的“协田”、“

4、千耦其耘”等信息不符;D选项错误,材料中并未将中国古代农业与世界农业进行比较,无法得出中国古代农业长期领先世界。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3.《中国经济史》在评述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时说:“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A.西周B.春秋战国C.唐代D.宋代【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铁犁牛耕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因此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故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4.中国古代“广种未必多收”已为人熟诵;农谚云“锄头底下三

5、分泽”;贾思勰曾告诫:“凡人家营田,需量己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意在强调中国古代农业A.精耕细作的重要B.粮食产量的稳定C.生产技术的成熟D.生产效率的低下【答案】A【解析】“广种未必多收”、“锄头底下三分泽”、“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等信息都与精耕细作相关,故选A;题干没有说到产量稳定和生茶技术的成熟,是为了防止效率低下提出的上述主张,故排除BCD。点睛:比较的学习方法可以理解为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进行考查,寻找其异同,探求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的方法。

6、在我们的历史学习中,经常会遇到相似的概念或者事件,通过比较可以更好的掌握这些知识,尤其是在复习时,更应该提倡用比较的方法来复习相关基础知识,这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一题是考查考生对三个材料比较之后能否得出共性的东西。5.南宋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云:“下田戽(汲)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该诗句能够反映出当时A.耕犁技术取得重大进步B.灌溉工具用于农业生产C.筒车已经用于农业灌溉D.水排冶铁提高生产效率【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灌溉工具

7、。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戽(汲)水”“高垄”分析可知诗中描述的是田地里农业灌溉的场景,反映了当时灌溉工具用于农业生产,故B项正确。A、D两项与题意无关,排除;根据材料“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可知该工具需要依靠人力,而筒车则是依靠水力,排除C项。故本题选B项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灌溉工具6.一句俗谚:种田种得全,只要买点盐!反映了小农经济这一经济形式的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小农经济的产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表现B.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C.小农经济

8、的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小农经济形式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能力。材料反映了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是自给自足,与市场联系很少,并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因此C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A项与材料无关;B项正确的反映了小农经济的特点;D项正确,小农经济下家庭结构较为稳定。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小农经济的特点。7.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墓葬中,河北兴县一次出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