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测评鲁教版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测评鲁教版

ID:44141890

大小:1.10 MB

页数:13页

时间:2019-10-19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测评鲁教版_第1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测评鲁教版_第2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测评鲁教版_第3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测评鲁教版_第4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测评鲁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测评鲁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单元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图为北半球由赤道到极点景观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1.该图所示内容体现了(  )                A.植被高度变化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D.垂直地域分异规律2.关于图中景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植被代表常绿硬叶林B.热带雨林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大C.①至②景观的变化完全由热量决定D.南半球缺少①自然带解析:第1题,图中景观在水平方向上由雨林最终变为冰盖,这主要是由

2、热量条件变化造成的,体现了地理环境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第2题,①为针叶林;热带雨林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土壤有机质分解快,养分淋失严重,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小;①至②景观的变化主要由热量决定,但也受水分条件变化的影响;南半球在相对应的纬度缺少陆地,没有亚寒带针叶林带的分布。答案:1.C 2.D导学号58734089某研究人员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按一定方向分别选取了A→F和①→⑥共12个地区,分类绘成甲、乙两图。读图,完成第3~4题。甲乙3.对甲、乙两图反映的地理环境分异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反映从赤道到两

3、极的地域分异B.乙图反映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C.甲图反映由背风坡向迎风坡分异D.乙图反映由平原向高原分异4.某地水热状况与A和⑥地区相似,则该地(  )A.自然带为热带疏林草原带B.自然植被可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C.为热带季风气候D.可能位于青藏高原地区解析:第3题,甲图显示积温由多到少的变化,反映了各地获得的热量多少,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乙图显示降水量的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第4题,某地水热状况与A和⑥地区相似,积温和年降水量分别是9000℃和1200多毫米,可知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热带疏林草原气候

4、、温带季风气候、青藏高寒区的气候特征与该地不相符,可排除。答案:3.A 4.C下图是某探险队由南向北依次看到的不同自然景观,图中数据表示海拔(单位:米)。读图,完成第5~6题。5.该地形区最有可能为(  )A.喜马拉雅山脉B.秦岭C.天山山脉D.大兴安岭6.该地形区海拔2100~3000米的高度,南、北坡的自然带类型明显不同,主要因为北坡(  )A.位于向阳坡,热量条件充足B.受西风影响,迎风坡多地形雨C.受东南季风的影响,夏季降水多D.受副极地低气压带的控制,多降雪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形区的山麓基带为荒漠带,说

5、明该地形区气候干旱,结合基带的海拔和所处的纬度位置,可判断出该地形区为天山山脉。第6题,天山山脉的北坡可受到西风带带来的大西洋水汽的影响,降水较多,水分条件适宜森林的生长。答案:5.C 6.B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及客家民居——土楼景观图。读图,完成第7题。7.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  )A.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C.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D.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解析:中国北方黄河流域属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长江流域属

6、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海南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植被是热带季雨林。故选C项。答案:C8.有文献表述:“地带性就是地球形状和地球的运动特征引起地球上太阳辐射分布不均而产生有规律的分异。”按此理解,下列景观变化属于地带性的是(  )A.非洲西部从赤道向南北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B.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向上出现的森林—草甸—寒漠景观C.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向西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出现的荒漠—绿洲景观解析:文献中表述的是由太阳辐射分布不均而产生的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非洲西部从赤

7、道向南北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属于此规律;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向上出现的森林—草甸—寒漠景观属于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向西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属于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出现的荒漠—绿洲景观属于非地带性现象。答案:A(2016·全国Ⅰ)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第9~10题。9.磷高累积区是(  )A.高山草甸带B.

8、高山冰雪带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D.常绿阔叶林带10.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000~3000米处(  )A.大气温度较低B.生物生产量较低C.土壤含水量较低D.地表径流量较小解析:第9题,由材料可知,磷高累积区位于四川西部山地东坡,海拔4000米左右,由此(温度、土壤、水分条件)可以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